又是一年的五月初五就要到了,有些家庭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包粽子,准备过端午节了。
虽然现在超市里大多都有全国各地、各种口味的真空包装粽子卖,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满足大快朵颐地享受粽子的美味,但我却更喜欢记忆中的粽子味道。

生活在江南水乡的我,幼时不仅每年端午节有着咸鸭蛋的浓香和粽子美味的满足,而且也有着观看龙舟赛热闹的欢欣。
不过,这其中最为印象深刻,最为体验仔细莫过于粽子了。
那时,有条件不怕辛苦的人会到远处山里去摘箬竹叶,没条件而不方便的人则会到菜场买一些箬竹叶。
回家后一张张地刷洗干净,用一张或两张相叠卷成三角形的漏斗状,再灌上浸湿、洗过的糯米,加入或肉、或豆、或枣泥...等自己喜欢的馅。

把长长伸出的多余竹叶,翻卷过去当作盖子盖好,根据大小的不同,做成或三角、或枕头状的粽子,用棕叶、棉线绑住、扎紧,放入一口大大的锅里,用水浸没。
然后添加上柴火,在燃烧草木的沁人焦香中煮沸,直至氤氲的粽香代替了柴火的焦香,从门口、窗子远远地溢了出去,飘进左邻在舍的窗里、房间,诉说着端午节已经开始了。
再紧焖着,直到第二天才在不冷不热的时候捡出来吃。
这样的粽子,剥开后,都是软糯和竹叶朴实的清香,满满的自然味道。
或许已经走不回去了,但在细细的回忆中,却有着忘不了的那份馨香和满足的温暖。(网络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