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洞察力与觉知力,脑与心,知识与智慧 2018-10

洞察力与觉知力,脑与心,知识与智慧 2018-10

作者: 玄vs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17:40 被阅读0次

什么是洞察力?

通俗地讲,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而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讲,洞察力就是变无意识为有意识。就这层意义而言,洞察力就是“开心眼”,就是学会用心理学的原理和视角来归纳总结人的行为表现。最简单就是做到察言观色。

洞察力其实更多的是掺杂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更多的是用脑的思维,总结归纳。是一件事情在你眼中的认知。

关注的点在外。

什么是觉知力?

觉是觉悟的觉,见心为觉,是心灵上的光芒,可以照亮未知。正是这种觉性,人类才不断开辟未知,消除蒙昧。乃至悟法义,成大道;知,简单地讲就是认识了一件事物,并可以用语言表述出来。所以,“知”字是一个“矢+口”,说话就如同射出一支箭,必定击中,得出确定性的结论,这就是知见。觉知力主要是察觉事物本来的样子,更多的是用心去感知。是你看见一件事本来的样子。

关注的点在内。

两者都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洞察力的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质,是你认为的本质,是一件事情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认知推论之后得出的结论。

觉知力的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质,是你看见事物本来的样子,这种本质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

洞察力是向外的,觉知力是向内的。洞察力是一种分析和判断的带有了主观认知的,觉知力是听从内心的指引,去感觉、触摸到万物本来的样子。

就好比一杯水,这两种能力都是装水的杯子,洞察力是有颜色的玻璃杯,觉知力是透明的玻璃杯。

所以常常可以听见说洞察人心,洞察的焦点在他人。而更多的说觉知自己,觉知的焦点在自己,在内观。

脑是什么?

从字面上看,就是一个器官,是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主管感觉和运动。人脑又是思想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器官。脑有两重身份,一个是指大脑这个器官,一个是指思考、记忆等能力。如果将脑比作一个容器的话,是储存记忆、知识的一种容器。

心是什么?

心是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心又指中央、枢纽,主要的。另外还有一个是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更像是一个管道,一个链接的管道。

同样是器官,从构造上面看,脑倾向于存储,是把外面得到的信息加上自己的描述或者分析。所以脑的样子看上去像很多神经的堆积。心是流通枢纽,更倾向于通透。仅仅是让原本存在的东西流经而已。所以心是生命的动能。我们是能量的存在,也需要依据能量而活。而能量是流动的,我们都是能量的一个管道,如同血液是流动的,不流动就会死亡,我们自身的能量也是需要流动才可以存活,所以在医学上脑死亡不代表真的死亡,心死亡才会宣告一个人真的死亡。心死亡后就表示没有了生物体特征了。心是与身体更联系紧密的地方。或者说,心是与万物链接的地方。

所有的跟情绪和感觉有关的活动都需要通过心来完成,这个通过词的构造也可以看出来,比如开心,悲伤,喜悦,愤怒,爱,等等。当然了,有些看简体字看不出来,比如“爱”,繁体的“愛”是这个字,有心是为“愛”,愛就是需要从心发出的。再看“感”,无心不成感,如果一个人的觉知力足够打开,就能够觉察到自己内在发生着什么,就可以内观,进而试着去了解那个真实的自己。

知识是什么?

“知”字是一个“矢+口”,表示说话像射箭,本义是说的很准。知识的“识”,繁体写做“識”,“戠”是古代军队的方正操练。“音”指教官的口令,“戈”指参加操演军人的武器,随着教官的指令,军队会出现前进后退等动作。戠的本义就是规则图形及变换。“識”就是用语言描述图案的形状和区别,引申为区别,辨别。所以知识就是准确的辨别,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是人类从各个途径中获得的经过提升总结与凝练的系统的认知。知识也可以看成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

什么是智慧?

《佛学大辞典》中对智慧的解释,智是决断(决疑断惑),慧是拣择(考察切要)。智是观照,慧是了知。再简而言之,观空照有,了知空有, 就是智慧。智慧是什么?简单的,智慧就是明了,你对一切现象都能够通达明了,这就教智慧。

《哲学词典》中关于智慧的释义:对人生的最好目的,达到它们的最好手段,以及成功运用那些手段的实践理性的正确知觉。

智慧是个人与实在的和谐,智慧的特征是喜悦、幸福。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即能启迪人生,贴近灵魂,能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心境或意识。

智慧是由智力系统、知识系统、方法与技能系统、非智力系统、观念与思想系统、审美与评价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体系孕育出的能力。包括遗传智慧与获得智慧,创新智慧、发现智慧、和规整智慧,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直观与思维、意向与认识、情感与理性、道德与美等等。

智慧是生命所具有的基于生理和心理器官的一种高级创造思维能力,包括对自然与人文的感知、记忆、理解、分析、判断、升华等所有能力。

智慧与智力不用,智慧表达智力器官的综合终极功能,与“形而上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智力则谓“形而下之器”,是生命的一部分技能。智慧则涵盖了人类文化的所有。

所以知识是一种信息的提炼,智慧是在知识的基础上面的能力的显现。

知识可以比作书,智慧是活学活用的那个能力。

流传古今的经典就是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

智慧是需要在以心为中心的状态中生发的。

有句话叫有感而发,有感是切身体会,在无感的状态下得到的最多是知识,而有感的情况下才可以收获智慧。

知识是口口相传的,而智慧是需要明白知道,用心悟得的。知识都含“口”,而智慧是需要过心的。

洞察力与觉知力,脑与心,知识与智慧 2018-10-22

古人说: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我们的眼睛再厉害,也看不到自己的面容,我们的智力再好,也有自身的盲点,所以需要借助道去觉知自己的言行!外在的人和事只是一个载体,真正的本质是道,道在哪里,万物皆有道,需要靠心的链接,只有在觉知足够的情况下,心才足够通透,才可以链接道。佛教中称之为无上正等正觉。

人其实天生就是智慧的,但之所以没能活出那份智慧,是因为我们的心被过往的种种障碍了,没有活在心在中心的位置,去到了以脑为中心的位置,错位导致慧无处发。

孩子往往比大人更智慧,更有创造力,因为孩子被污染的部分少。所以说孩子往往更灵性更通透,也更了解自己。

人类最终去到的方向是回归孩子,都说老人老了以后就像个孩子,最终人类净化的方向就是始于孩子,终于孩子。回到孩子的面相。

灵魂的生命轨迹就好比是画圆的过程,从刚开始的圆满,到画一个点,再慢慢离第一笔越来越远,越来越远,到了一个临界值,又开始越来越靠近最初的落笔,最终回到那个第一个点,圆满。从源初回到源初,就是生命,而灵魂一直追寻的就是这样一条画圆的回家路,灵魂的前半部分是远行,是各种玩耍,离家去远方,这期间我们的身体和心都被不断洗刷和染色,灵魂的后半部分是穿越来时的种种迷雾,各种被旅途污染的阻碍,回到那个生命诞生的地方,与最初的自己合一。

现在有很多大师教我们要放空,要脑、心、身合一,然后你就智慧了。

就像是佛家里面的入定。定而生慧。

那么什么是放空?放空,就是将大脑中的思维活动清空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脑仅仅是一个身体的器官,不是身心的指挥所,人在这个状态下是出于以心为中心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才可以自由链接,生发智慧。因为在高维空间里面,万物真正是由心造的,心念一动立马呈现,而在三维的世界中加入了时间概念,这个念是有时间差的。就是你这一刻的念可能过一段时间,或者很久才可以显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宇宙设计要人无念,而后方可得正道,如果不这样,脑中的思绪万千,一个不留神就是毁灭性的。

觉是用一个显微镜来看你内在正在发生着什么化学反应。

感觉,感觉,是用心去感知我们自己的身体和内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跟心是更接近的,所以我们的情绪,身体是最先感知的,你舒服不舒服,身体会知道,但有时我们自己不知道我们是不舒服的,这是因为脑有时会障碍我们的真实感受,因为脑记录了从小到大被人为教导的部分,在脑的作用下我们明明身体发出了信号,但我们意识不到,就是心对你说它不舒服了,脑袋说不应该不舒服,而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说要听大脑的,然后我们就认为我们没有不舒服,可身体又明明感觉到这份不舒服,身体比我们更有觉知,所以分裂就产生了。然后情绪就产生了,情绪累计下去,身体的疾病也就产生了。这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导致的对自己的破坏性。而对他人的呢,分裂导致了一叶障目,进而产生了情绪,在情绪的作用下事情朝向扭曲的一面发展,就会导致不中正的行为,进而导致结果的不同。这个就会既伤人又伤己。生活中大部分冲突都由此而生。

所以合一最主要的就是需要用觉知来使得脑与心合一。心是一个事情的本来面目的呈现,脑是人为认知的呈现,只要是舒服的时候,肯定是你的脑听从的心的指引的时候,不舒服的时候一定是心在左,脑在右的时候。

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意识到,觉知的打开需要把自己刨开来,所以觉知刚开始是痛的,因为人最难面对的是自己,是自己不被自己认可和接纳的阴暗面,但这却是了解自己真正是谁的第一步。

意识分为表意识、潜意识、超意识。表意识是最外在表现的,潜意识是潜在心深处的,超意识是超乎与自身之外的。在没有觉知的情况下,潜意识就会成为一个人的命运。而潜意识最关键的点就是它只在乎存在感。它不管你是不是开心,幸福。或者说它就希望你痛苦,因为痛的时候存在感是最强烈的。我们身上哪一点被碰伤了,那个点的痛就特别清晰,我们的关注力就都在那个痛点上。所以我们身边放眼望去,全是不幸福的人,或者假装幸福的人。身边的事基本上以各种冲突事件为主,所以一旦有了美事,因为稀有,都需要大肆宣扬与褒奖,所以老子说“大道废,案有仁义;智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然而觉知不开,我们所洞见的也只是那个别人眼中的自己,那个自己认为的自己,那个被装在了有色玻璃杯子里面的自己。

觉知是打开未知世界的钥匙,觉知是走近真实自己的引路灯,觉知是照亮生命海洋的灯塔,觉知是探索宇宙奥秘万物本原的起点,觉知是一切智慧的生发的根源。

愿天下多一些觉者,多一些不断醒来的灵魂,愿美与爱不再是空中楼阁。

祝福所有勇于向自己开刀的人,痛过之后是愈合,是向死而生,如破茧成蝶,生命会蜕变成它原本的样子,美丽而绚烂。

洞察力与觉知力,脑与心,知识与智慧 2018-10-22

我是潜芯---深潜入心,合一自现

我是一名觉者

我灵魂的属性是

灵魂的抚慰者和慈悲的守护者

我想要传达的是

温暖与安全

愿给到需要的灵魂温暖的抚慰和安全的守护

我的微信号:khaky-xu

欢迎预约公益陪伴

一起聊聊生命的那些事

与真实的那个自己相遇

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相关文章

  • 洞察力与觉知力,脑与心,知识与智慧 2018-10

    什么是洞察力? 通俗地讲,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而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讲,洞察力就是变无意识为有意识。就这层意义而...

  • 『正念』提升觉知力与智慧力

    感恩是个体用感激情绪了解和回应他人的恩惠和帮助,而使自己获得积极经验和结果的一种情绪特质,它能够对个体的心理社会适...

  • 觉知、智慧与慈悲

    人的心灵有三个重要的东西:觉知力、智慧和慈悲。觉知力会决定你看到什么,可有了智慧你才能懂那是什么,而有了慈悲你才能...

  • 刘瑜《送你一颗子弹》摘录

    知识只是信息而已,智慧却是洞察力。

  • 心与脑 力与命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困惑,那就是心想和头脑想有什么区别?不都是思考,想问题吗?最后那个想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从哪里出来的...

  • 禅语禅画

    智慧与慈悲 是心灵平和的基础 其包含着高度的 觉知与情感。 ​​​

  • 24项美德与优势,你有几项?

    一、智慧与知识 1、好奇心 2、喜爱学习 3、创造力 4、开放的思想 5、智慧和知识 6、独特视角 二、勇气 7、...

  • 4.6 培养觉知力与平等心

    【前言】 “唯有不断努力、耐心、坚持、持续的练习,才可以抵达目标。” 无论是修行内心,还是做好一件事情,完成一项任...

  • 24种性格优势(六类)-樊富珉

    智慧(1好奇心2创造性3爱学习4洞察力5判断力) 勇气(6勇敢7真诚8坚持9热情) 仁爱(10善良11爱与被爱12...

  • 觉知力运用与自我认知的扩展

    觉知力:与对错之外,又包含对错,与阴阳之外又包含阴阳,全然的看这一切,没有评判。 觉知力是进化自我的阶梯,是让事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洞察力与觉知力,脑与心,知识与智慧 2018-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ng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