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流
今天超级大胆,单蜗直接上班去了。偏偏今天还交流比平常略多,靠着口型和单蜗,我磕磕巴巴勉强交流,感觉如果百分百地集中精神,确实可以很勉强地交流。
某人的同学来家里,双模交流,那个女同学的普通话其实很标准,以前听过,觉得不难分辨,但是今天出现了一开始听不懂的情况,然后我集中注意力去提取记忆库,发现慢慢地又都能对上了。聊到中间,反倒是突然耳蜗没电,只凭单助,我又有点听不懂了。
然后某人用电视放了youtube上一个介绍朝鲜的视频(有字幕)和一个老外讲中文介绍纽约生活成本的视频(无字幕),尝试用单蜗去听。
第一个视频听着非常吃力,对着字幕倒是都能对上,但是反应是迟钝的,就好像声音先进大脑,然后字幕出现,大脑再倒回去关注声音,声音再对上字幕,而且语速很快。需要高高高高度集中注意力,打这么多高字并不是手误,确实是感觉极度地集中注意力才能100%跟上,看完感觉头疼得不行。这部片子长达半个小时。
然后是第二个无字幕的视频,老外讲话语速相比第一个视频慢下来了很多,而且有机会看口型,注意力由于上一个视频过于集中,感觉再看第二个视频,注意力集中不上了,瞎蒙着看,有些句子能听懂,有些听不懂,我就问某人,然后发现我觉得我听不懂的,有一些其实还是听懂的。比如中间老外说了个“午餐见”,我问他,他为什么说“午餐店”?某人纠正我说,他说的是“午餐见”,我听了两遍也没听明白,我说你说的难道不是我刚才说的?某人转过来,很慢地速度,跟我说,你说的是“午餐dian~~~~”, 人家说的是“jian~~~~”,然后我意识到,果然是冗余度的问题,关于冗余度的解释,见下一段。
(二)疑问
这几天累积了两个疑问,一个是关于声调的,一个是关于"句子>双音节>单音节"识别率的,问了一位听力学硕士且同样也是语前聋的人工耳蜗植入者,从他那里得到了答案。
关于声调
中文语言包含的信息非常多,声调,元音,辅音等,而且有的信息是包含在低中频这块的,比英文这种中高频来说有非常大的信息量,且进口耳蜗的算法最早是针对外语来设计开始的。不过认真去听,还是可以识别的,需要比较强的注意力。
关于"句子>双音节>单音节"识别率
说明:可参考昨天的练习,我单蜗目前声母韵母的识别度都低于40%,但是句子的识别率却接近90%。
这种倒过来的识别率现象在听力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叫冗余度,通俗来讲在大脑有一个痕迹,这个痕迹就是会让你有一种感觉,你会感觉到是这个意思,但是并不是真的听到,好像没有任何根据,自然就蹦出来的。单音节冗余度最低,然后双音节再到句子,冗余度逐渐上升,句子冗余度是最高的。它的用处是可以帮助你抓到一个句子的特征,你就能明白一个句子的意思而不需要听清楚每一个字。但是冗余度的实现有一个非常大的前提,就是你大脑的信息量足够多。如果从真正听觉上来说,不是真正的识别率,如果是从交流来看,却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这意味着你大脑的整合能力非常强。
他还提到了不少人是反过来的,即识别率:“句子<双音节<单音节”。反过来的人康复效果常会觉得不太满意,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是训练,提升自己的冗余度,然后丰富自己的大脑信息容量。
我同时询问了如何提升自己的单音节识别率,两个要点:强化听觉注意力和听觉记忆。这跟我目前正在进行的方案,不谋而合。所以我需要做的就是坚持。这位听力学硕士人工耳蜗植入者花了三年的时间刻意练习,是我的榜样。
(三)单蜗练习
今天练习了一个小时的中文声母,卡在了级别2的关卡7,冲关卡8需要关卡7达到90%的正确率才可以,我今天在关卡7练习了很多次,始终在84%左右徘徊,难点在z和zh,c和ch,s和sh,我猛地一听完全就是一样的,即使反复地倾听,也很难分辨细节上的区别。还有个难点是b和p,听不出来区别。甚至还有x和ch,如果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两个我也会混淆。
然后练习了一下英文,感觉明天开始英文可以提升一下难度了。
仍然是50个一组,6选1,结果如下:
Program | initial consonants | medial vowels | final consonants |
---|---|---|---|
4 | 86% | 84% | 82%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