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眼中的自己

作者: 顽童小逗豆 | 来源:发表于2016-08-31 14:54 被阅读24次

    我喜欢教学。每年,学生一样地年轻,我都远去一岁,我从中发现自己的限制与停滞。

    这些年,学生都90后,在课堂上有牢不可破的低调气质。学期伊始,讨论稀稀落落,需要一个多月的气氛培养,才开始。

    为促进相互了解,我让学生交三次反馈:前三周,初始印象;第九周,进入常规模式,不加思考时;期末,以自己的方式总结课程。前两次各500字左右,最后一次3-4页。

    反馈可写任何跟课堂相关的内容,也可分享生活与学科的关联。可以表扬教学,但我很自恋地说,我知道哪好,无需求证,希望看到学生经历的不如意。

    关键是,不论写什么,交了就满分。

    学生不知所措,第一次被要求交反馈,还计入成绩。

    第一篇反馈,我看出学生的纠结,很学生样,中规中矩,努力严肃。平淡得挑战我的耐心。

    我强调说,写反馈时要像个人类学家,既作学生,感受课堂的好坏,也跳出来,抽离地看待教学。

    第二次反馈,出现了个人化的评论和思考,有积极评价,有消极吐槽,更有不带刺的批评。

    我看到学生眼中的自己。据说,每周三,我平淡的语调回荡在教室,形成独特气场,给有些人催眠,让某些人陶醉。我语速过快,学生建议声调沉稳点,会更有效果。

    我成了他们眼中的文艺理工男,感情细腻丰富,文字清新,女生都自愧不如。但身处阴盛阳衰的班级,大家更需要理性。

    学生感觉到我的尴尬,很体贴地安慰说,老师只有一双眼睛,只看到学生的一面;学生几十双眼睛,会发现老师的方方面面。我心中一跳,又回到第一次上讲台的感觉。

    看第二篇反馈,是看见自己,有点艰难,需要勇气。

    第三次反馈,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与课程的碰撞、融合、纠缠、痛苦与喜悦。学生发现,人类学家不太融入主流,有时自我放逐,带点孤独和失意。

    比如,文艺的文义老师做人类学很幸福,但有点悲观。人类学的内部视角让人优柔寡断,消磨了改变社会和人的魄力。我们执着于个体和情境的真实,无法企及大精神。

    他们安慰说,学生还年轻,能从人类学中感觉到力量,既有幸福感,也有斗志。

    读第三个反馈,需要抽离;太投入,会跟着学生一起自虐自嗨,出不来。

    读反馈,投入了,会看到矛盾冲突,和匪夷所思的别人眼中的自己。抽离出来,会感受到学生的变化、挣扎、迷茫和喜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人眼中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nq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