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些些小懒惰,看着进入了倒计时,可是还没有完成计划中的事情。比如写作,比如阅读,比如复盘整理。
尽管早晨认为自己改变了思想,就会想当然的,会有行动的改变。可是临到最后的现实却有些很打脸。该做的事情依然有不少,没有完成。想象中的自己,仍然在想象中。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没有太大的变化。
为什么自我改变会有这么难?如果按照我以前的习惯,我会开始谴责和批评自己,非要把自己骂个狗血淋头不罢休。这是在效仿曾国藩的行为。只可惜作为湖南人的他,天生有一股倔强气和硬骨头,兼有打落牙和血吞的气概,批评和责骂只会让他吸取教训,不再重犯。作为非湖南人的我,此时的批评和责骂可能会让自己的意志而消失殆尽,陷入到情绪低谷之中,大概率的会影响到明天的行为。
其实自己想想行动力不足的原因还是蛮多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意志力的问题。意志力就是做一件事情持久的耐力,有天然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培养。天然的因素要么来自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创造条件来有意识的着力培养这种能力?要么就是生长环境中种种的挑战,不得不面对现实,从而消化了这种能力。
排在第2位的就是习惯。习惯是一个人各种习性的复利效应。这个习惯涵盖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多年吃大米的人,恐怕一下很难喜欢上面食;多年喜欢睡懒觉的人,让他清晨起床就象要了他的命;多年行为懒散,放纵自由的人,也是很难做到守时自律的。习惯就像习性一样,会成为性格的附属成分,融入到我们不自觉的行为之中。
最后就是环境的影响。教室,医院,酒店的环境让人一进去就会自觉的变换身份,这就是强大的环境带给人的暗示作用。生活的环境和身边的人都会向我们发出暗示信号。他们所做的事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优质的环境自然会促使我们有积极向上主动的行为,反之亦然。
一下找到了三个理由一堆的借口,由此看来是不想给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了。其实不然。
只是客观的讲,知道和做到之间相差着十万八千里,中间还需要付出千辛和万苦方能达到。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要自觉的抵御先天因素带来的影响,同时还要将要实现的目标与若干年以来形成的行为习惯,去做对照和检视,复合的行为留下来,不复合的行为要pass掉。可想而知,这是巨大工程,需要时间的保障。
其实只要我们个人是积极主动的,而且有意愿要做出改变的话,这些理由还会是理由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