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译影:《沃伦》——战争与民族矛盾之下的人间炼狱

译影:《沃伦》——战争与民族矛盾之下的人间炼狱

作者: 译影留声 | 来源:发表于2018-04-28 16:57 被阅读0次
    海报

    最近观看了波兰电影《沃伦》,这部电影获得了波兰格丁尼亚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等8个奖项,其导演是波兰人沃吉西奇·斯玛佐斯基,名字很难记,导演和影片的获奖大概相当于我国的著名导演张艺谋或者冯小刚的作品获得了华表奖。

    《沃伦》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二战爆发前期到二战末期在原波兰沃伦州(现在是乌克兰沃伦州)发生的故事,从时间架构上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二战爆发前的和平时期;

    第二阶段:二战爆发,苏德合伙入侵波兰,沃伦州被苏联控制;

    第三阶段:纳粹德国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德军攻入苏联,沃伦州被纳粹控制;

    第四阶段:苏联战略反攻,德军转入防守,沃伦州形成战略中空,乌克兰起义军(UPA)实际控制沃伦州。

    在正片开始前,先是在全黑背景下出现了这样的一段字幕,定下了电影的基调,看到这里时,我想到了后面的惨,但真的没有想到会如炼狱一般,这段话是波兰诗人简扎尔斯基所说:

    以上图片来自影片截图 以上图片来自影片截图 以上图片来自影片截图

    先从第一阶段说起,影片的女主人公佐莎(zosia,波兰人)的姐姐和姐夫(乌克兰人)的婚礼,影片用比较多的时间描述了整个婚礼的流程和很多细节,这也是整部电影里唯一让人不压抑的地方。但是影片在细节之处却暗示了后面很多的惨剧,比如新郎哥哥是乌克兰右翼民族主义分子,如姐姐也就是新娘被新郎哥哥在门框上斩断辫子(波兰婚礼的一种习俗),再如婚礼的宾客玩有打斗性质的竞技性游戏,再如人们在篝火前玩耍等等等等,所有的这一切在后面发生的惨剧中都有对比。当然除此之外,影片也通过对话像观众介绍了当地的三个民族及之间的矛盾:波兰人、犹太人以及乌克兰人。波兰人拥有土地和产业,看不上犹太人,看不起乌克兰人;犹太人处于管家的角色,不得不看波兰人的眼色,因为波兰人有地有钱,看不起乌克兰人;乌克兰人看不起犹太人,看不顺眼波兰人,因为他们觉得是乌克兰人在波兰人的土地上劳作,犹太人作为帮凶和波兰人一起压榨他们,关键问题在于乌克兰人认为这片土地本就是他们的。

    说到这里,剪短八一八波兰、乌克兰还有俄国的关系,首先这三国民众都是斯拉夫人,波兰属西斯拉夫,乌克兰和俄国是东斯拉夫。在宗教信仰方面,波兰是天主教,乌克兰和俄国是东正教。波兰11世纪建国,15世纪波兰立陶宛合并后,国力达到顶峰,有钱有兵有地了去干吗呢?去打别人,要更多的钱更多的兵更多的地,最凶猛的时候一路打到莫斯科城下,此时波兰的社会状态就是分两极:贵族(波兰人为主)——农奴(外族人为主)。但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你不可能一直大胜仗,后来俄国崛起,联合普鲁士王国两面夹击,三次瓜分波兰,波兰亡国。一直到一战结束,苏联为了主要解决建国初期的国内矛盾,与德国媾和,放弃了部分在东欧的权益,加之对德国战败的惩罚,波兰在这种历史环境下复国了。其复国后的土地较之间有了很大的变化,乌克兰族裔在波兰东部占据了一席之地。乌克兰人又是什么情况呢?如果说俄罗斯是战斗民族,那么乌克兰就是战斗民族中的战斗民族。中世纪时期乌克兰人曾被称为是“小俄罗斯人”,但乌克兰人本身却不认同,像在俄语中乌克兰是边境的意思,而到了为乌克兰语中(乌克兰语是俄语的变种,其关系好比山东话与苏南话,语系相同,发音和用词,词义有区别)乌克兰是国土的意思,大部分乌克兰人尤其是民族主义者的追求就是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到了影片的第二部分,苏联人来了,波兰在复国短短20年后又一次亡国了,对于波兰人来说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对于当地的乌克兰人来说,苏联人来了以后就不一样了。苏联要打击地主、富农,而乌克兰人中没有地主、富农。这里有四个细节,一是一个曾经被欺负的乌克兰人当上了村长;二是波兰败兵遭乌克兰人屠杀;三是苏联军官扔掉乌克兰的旗帜;四是女主人公两小无猜的乌克兰情郎为了救她导致自己被苏联军官强杀。在影片中,苏联是第一个施暴方,因为他从东面侵入了波兰,但这种施暴是短暂的个别的,乌克兰族裔虽然地位有了提升,但还是不受待见,或者说没有被扶持。但是从此刻开始波兰人原本对于乌克兰人压倒性的优势没有了。

    波兰败兵被乌克兰暴徒屠杀,图片来自影片截图 苏联军官扔掉乌克兰旗帜,图片来自影片截图

    紧接着,纳粹来了,作为本片的第二个施暴方,纳粹主要针对的是犹太人和藏匿犹太人的人,针对这些人,纳粹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零星加集体的屠杀行为。而且为了方便在苏联的军事行动,纵容和间接扶持了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者。从影片中我们能看到的是,原先苏联时期的乌克兰裔村长,又变成了纳粹的朋友,干起了维持会长的角色。到这时,波兰人和乌克兰人的实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因很简单,原本的帮手犹太人被德国人屠杀殆尽了,波乌两族力量对比此刻开始发生变化,但由于占领军德军此刻还在,而且没什么作战任务,所以维持了表面上的平静。

    随着战事的进行,苏联开始转入战略反攻,德军开始退后防守,此刻的德国已自顾不暇,根本谈不上对占领区的管理。此时的波兰人认为复国的时候又到了,而乌克兰人也认为这是建国的最好时机(作为波兰拍摄的电影,影片主要讲的是乌克兰如何想建国),这样问题就来了,地就一块,人有很多,怎么办?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和乌克兰起义军(UPA)采取的是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残忍粗暴的方式——杀!通过酒馆宣传、日常集会、宗教鼓动,原本本分的农民转眼间将自己的劳动工具变成了武器,将矛头对准了自己的邻居,当然对于不忍心下手的同族人,也会以叛徒的名义予以处决。这时,乌克兰人变成了本片的第三个施暴者,而且与前两个施暴者相比,他们要残忍的多,其中一个例子便是女主人公在逃难路上的庇护居然是德国军队。在影片的第四部分,基本上就是杀戮、杀戮和杀戮,我不想把这些杀戮方式写出来,更不会截图,甚至在第一时间观看的时候,我怀疑历史上这一幕的真实性,但经过事后的查阅,这些在历史上都有原型,有幸存者和施暴者的证词。被虐杀的波兰人此时采取了报复行动,方式和手段与向他们施暴的一方相同,影片在此处的表现是女主人公的姐姐一家(包括孩子)遭到屠杀,而姐姐一家实际上代表的是两个民族的融合。

    影片最后,有一段平行拍摄手法,一是女主人公带着自己的孩子越过了德军的检查站,二是女主人公已故的乌克兰情郎带着她和孩子越过了德军检查站,隐喻女主人公和孩子最后也是死了的。

    历史上沃伦州的惨案造成了10万以上波兰人丧生以及1.5万乌克兰人死亡,但是如果不看这部电影,我是不会知道这个历史的,就像如果没有反应日本侵略我河山、屠戮我人民的电影、书籍的传播,世人不会知道日本的暴行一样。可惜,我们的电视产业如今日日在量产抗日神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译影:《沃伦》——战争与民族矛盾之下的人间炼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og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