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快到了。几周前,我手写了一首献给父亲的散文诗,修改数次仍不满意,便搁置了。
回想过去十余年,我一直腹稿不停,码字不断,但很多并未整理成篇,或正式输出。
也许,我只是,在身边积攒了一堆散乱的石头。
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心中缺少的,也许是一个‘造房子’的梦想与思维层次,目标管理与执行力......

正如在《朗读者2》关于“痛” 的故事专辑中,俞敏洪朗读过的他自己的这篇短文:

《一堆散乱的砖头》摘选
小时候,父亲做的一件事情到今天还让我记忆犹新。父亲是个木工,经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就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断砖乱瓦捡回来,或一块两块,或三块四块。
有时候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块或者石块,他也会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久而久之,我家的院子里就多出了一堆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
我完全不知道这一堆东西的用处,只觉得本来就小的院子被父亲弄得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终于有一天,父亲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开始左右测量,开沟挖槽,我问他要做什么,他告诉我要造一间小房子。
在随后的几天里,父亲和泥砌墙,用那堆乱砖左拼右凑,一座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干净漂亮,和院子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也成了全村人最羡慕的院子。
当时我只是觉得父亲很了不起,一个人就盖了一间房子,然后就继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贫困但不失快乐地过我的农村生活。
等到长大以后,我才逐渐发现父亲做的这件事情对我的深刻影响。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头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只是占据了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
当时我家穷得几乎连吃饭都成问题,自然没有钱去买砖,但我父亲没有放弃,日复一日捡拾砖头碎瓦,终于有了足够的砖头来造心中的房子。
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件事情蕴藏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成了我做事的指导思想。做事的时候,我一般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盲目做事情就像捡了一堆砖头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样,会浪费自己的生命。
第二,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
解决了上面两个问题,剩下的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生命之路足够漫长,因此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把造房子的砖头慢慢攒起来。
金字塔如果拆开了,也只不过是一堆散乱的石头。日子如果没有目标地过下去,只不过是几段散乱的岁月。但如果我们的努力凝聚每一日去实现自己的某一个梦想,散乱的日子就聚积成了我们生命的永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