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胆小怕黑”难题,怎么解?影响孩子一生的恐惧心理

“胆小怕黑”难题,怎么解?影响孩子一生的恐惧心理

作者: 严妈 | 来源:发表于2017-04-01 13:09 被阅读0次

“妈妈,我怕黑,我要开灯!”

这样的情况,你遇到过吗?

害怕、恐惧、怕黑,

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情绪,

这是一种本能!

但当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时,

你会如何做?

强迫着孩子勇敢?

还是说任由其发展,反正大了就会好的?

严妈今天想和大家说说孩子胆小怕黑、恐惧这件事!

01

雪儿妈向严妈诉苦说,最近八个月的的雪儿晚上总是哭醒,好心疼!~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我问她,孩子白天睡觉的时候,是不是醒来边上没有人!

她问我,你怎么知道?

那是因为严妈也经历过,这是小小孩对于分离的焦虑引发的恐惧,孩子对于每天看护她的人忽然不见了内心会产生强烈的不安。那个时候小米午睡,我有时会跑到厨房给她准备午休后的点心,一时忙活忘了时间,就会听到在卧室里传来一声高过一声的哭泣声!我赶紧跑去,抱抱她,安抚一下,告诉她妈妈就在家里,在厨房给她准备好吃的。即使这般安抚,她还是会在下一次睡梦中轻轻抽泣,尤其到了晚上更甚!

我们人类面对未知,感到难以驾驭、无法掌控时,往往容易感到害怕。

对小朋友来说,这个世界充满“未知”和挑战,

几乎每天都要面对,

所以遇到新情况,害怕就会冒出来,尤其是在夜里!

夜晚的黑暗,让小米在二岁多的时候,总是反复叫妈妈,确认我在身边才能入睡。有时还会要求开灯,才能安心!所以,那个时候米爸开始每晚带着她拿着她的魔法杖,在家巡逻检查好门窗才上床睡觉。

02

全世界的孩子都会恐惧,都怕黑吗? 是的。

不同时期孩子会产生不同的恐惧焦虑。比如,

1-6个月:此时,孩子的听觉敏感,会害怕较大的声音。

6-9个月:对陌生人普遍有恐惧感,但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却不同。在某个环境,婴儿见到陌生人会哭泣或回避,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能对陌生人产生兴趣,并做出愿意接触的姿态。。

12-24个月:对于分离会产生较强的焦虑。

2-6岁:会对黑暗产生较强的恐惧!

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会怕黑。黑暗为什么会让人害怕呢?

研究发现:人类对黑暗的恐惧是一种进化的体现,

在很长一段时间,它让我们的祖先能够躲开晚上出没的食肉动物的捕食。

多年来,这种夜间的恐惧已经成为了人类的本能,

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仍然会在黑夜里出现轻度的焦虑。

从本质上来说,害怕黑暗是一种对未知的恐惧,

黑暗中,我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想象,却让我们拥有了更多害怕的理由!

当孩子有了基本的认知,有了想象力以后,怕黑这件事就在所难免了。

03

孩子害怕、恐惧、怕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正常的自然心理。

当孩子出现这种情绪时,我们及时引导帮助,能让孩子尽快走出不安。

孩子遇到害怕恐惧,父母的正确应对极为重要。

轻声安慰的话语,能让孩子情绪平和下来;

温暖的拥抱,能让孩子感受到力量;

耐心的倾听,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

所以,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给孩子力量。

拥抱、共情、倾听都能很好地安抚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依恋关系。

其次,教孩子正确认识和面对他所害怕的事物。比如“黑暗”,可以告诉孩子:太阳公公上了一天的班也要回家休息了,所以就天黑了。等孩子年龄大一些,还可以利用地球仪和孩子一起探索黑暗的起源。当孩子对黑暗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就不会一直停留在恐惧的层面,也就更有勇气独自面对了。

另外,也可以用一些孩子认可的方式,帮助孩子鼓起勇气。比如,米爸带小米拿着魔法棒巡逻检查,就是让小米确认家里是安全的。

但是,如果是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或家庭变故,导致孩子的焦虑,比如父母离异,宠物离世,家人离世……当遇到这类情况,孩子情绪较为严重,你又处理不好时,请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避免小朋友抑郁。

严妈说

胆小怕黑,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接触的世界越大,害怕的东西也越多。

这是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带来的!

长期胆小怕黑,会造成孩子缺乏自信,

成长到后面就会做事畏手畏脚,

影响未来的生活与工作,

消除怕黑恐惧心理最有用的武器是父母充满爱的陪伴!

父母正确的引导,将让孩子走出恐惧,迎来他勇敢的人生!

你的爱,是孩子的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胆小怕黑”难题,怎么解?影响孩子一生的恐惧心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si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