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逼”一词最早出现于网络,具体产生时间不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正是网络上装逼行为的泛滥才促成了“装逼”这个词的发明。接着,网络的实效性又将它广泛传播。到了今天,装逼已成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网络给装逼带来了极大便利。网络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它的隐蔽性使大量聚集陌生人一起,由于装逼需要多人在场才有意义,所以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平时走路我们可不会随便找个人瞎聊,但用社交软件有时却会。人在网络上可以有多重身份,陌生人不会下功夫去验证你的真伪,还有你的性别,只要它们看起来像就好了。在网络上,人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发泄处。自从有了网络,话语权的把握就不在精英们的手中了,一个名不见经传者都有可能将整个社会搅得翻天覆地。
在网路上装逼成本低,见效快,手动转个链接就能显示你不同凡响的趣味,如果这样,何必费更多功夫去看书呢?一些人在现实过得拘束,在网络上可能变得肆无忌惮,热衷于语言暴力,可能什么事都想评论一番,喜欢争吵,也许他就为了争吵本身。网络的宽松环境使他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在网络上装逼仅仅能够满足一个人的倾述需求,除此外不能在生活上带来任何效益。所以当一个装逼者卸去网络的伪装重回枯燥的世界,那他并不能感到多少愉悦,相反,空虚会袭上心头,他将意识到自己的时间被一些无聊的事情耗费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装逼会逐渐减少,网民的更新换代会培养一批装逼的生力军。
一般情形,我们谈论装逼与谈论虚荣类似。说一个人装逼,往往是在说,他正在进行某项与他本人品格所不相称的行为以达到受到他人瞩目的目的。但装逼并不仅仅是虚荣那么简单。事实上在“装逼”这个词出现以前我们很少意识到装逼这个行为本身,而等到“装逼”这个词出现以后又被过度使用,一切“假”,“高大上”的事物都能被“装逼”所涵盖,甚至连不带任何装逼性质的行为也会受到“装逼”的嘲弄,这就像某些居心不良者把一件好人好事说成“作秀”。
装逼现象其实历史悠久,在动物界广泛存在,夏日鸣蛙,孔雀开屏,古代帝王时不时地要操兵演练,现代富豪会吹嘘自己捐过多少款。区别在于动物们为了延续基因,而人有时纯粹就是为了炫耀。这就是为何我们是“高等动物”了。
装逼本质上是种信息传递,通过语言,行为,及外物达成,并且这些是装饰性的,所以它往往是正面的。语言上的装逼是为了显露自身的才学或者经验老道,行为上表现“与众不同”,外物即物质对“品味”的配合。这些事物变化多端,有时会紧跟时代潮流变迁,有时又故意背时而立。就像有人喜欢只有手机听歌,有人专爱唱片,有人追新电影,有人专搜高分冷片。这显示装逼有从众和背众两种不同的取向。
我们再来谈一点文艺装逼犯的问题。
文艺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态度,相比消费主义它肯定是健康得多的,荷尔德林不是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吗?但现今人们对文青是什么态度呢?嘲笑居多吧。对他们的嘲笑基于何种理由?蒋方舟说是穷。这是一大原因,但不全面。确实在古代,没人会去嘲笑文青,因为那时候能当文青可不会缺钱,即使偶有一两个穷的,他过得也不会比平民百姓差。
古今对比,文青的数量不可同日而语。在古代文青的数量少,但可都是把控着政治,经济命脉的精英集团,可谓是颇有作为的一个阶级。现代的徒子徒孙们可是败坏了,虽然人多了大把,但都是一群整天想着诗和远方不事生产的蠢虫。无病呻吟,侨情做作。哈,我这么说是在阐明一些人的态度罢了。事实上,在现代要扮文艺轻而易举,只要看场电影看本书的都能说自己是文艺青年。因为太容易,所以太泛滥。现代文青比任何一个时代的文青都要复杂,他们里面既有喜欢看低俗小说的又有拥抱高雅艺术的,两者皆有的也不在少数,因而对文青的任何一个印象都只能是片面。
文艺的表现形式无非两样,文学,艺术。但总把这两样挂嘴上不见得就是真的在文艺的道路上前行的。他们文艺无非是为博得赞赏,他们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因而又在艺术大门前摇摆不定,他们迫不及待地展现自己的文艺成果,渴求拥有观众。
文青的表现欲强烈固然是个问题,但我一个同学说得好,有资本干嘛不表现呢?一个合格的文艺装逼犯至少不会是整天输出人生哲理的鸡汤工厂吧,真正为艺术献身的人我相信也不会在少数。要我说,哪个文艺大咖没有装逼的嫌疑,苏格拉底就很“装”,整天拉着别人给他们“精神助产”,被控告后分明说几句好话就能下台,偏偏一个倔脾气,要据理力争,判死刑后有机会避难又被他拒绝了。
于是苏格拉底就成了追求真理与信仰的化身,而我叫他“装逼始祖”。
人们如此热衷于装逼因为装逼确实在社交上确实有良好的润滑效用。因为装逼本身就是在隐藏某种事实或者夸大某种事实,关于你的事实。通过装逼的方式取得他人的好感达成心理需要,或者达到物质目的。另外,当“装逼”被广泛使用后有一些人也会以装逼自嘲,装扮一副幽默风趣的形象,自己说自己装逼总见得要比被别人说装逼好。
然而装逼者(疑似装逼)又很不受待见,这出于嫉妒和蔑视两种情绪的普遍性。我是说,当一个人看不惯另一个人常常会说他装逼,这常出自于嫉妒的心理,或者是被视为装逼的人的行为语言与考察装逼的人生活理念上有所冲突。还有,喜欢装逼的人看不惯另一个装逼的人,这要论及逼格的大小问题。逼格小的人会嫉妒逼格大的人,同样的逼格大的人也可能看不起逼格小的人。这两种人又有强烈的依附关系,逼格小的会会朝着逼格大的人看齐,模仿,以拥有逼格大的人某种特质为荣。逼格大的人也因有逼格小者做陪衬,自得其乐。
装逼者常表现出一种“专业”素养,所以要看清一个人是否装逼也并不容易。你可以变得比他更为“专业”和更能“装”,那你大概能知道他是真有本事还是只会夸夸其谈。又,因为装逼本身的虚假特性,所以来得也快去得也快(装完逼就跑),你只要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对比装逼者的前后行为也能窥探一二。如果某人说他要环游世界,结果你看到他的朋友圈照片有明显的P图痕迹,那他肯定是装逼无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