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微博@汾阳头条
在黄土高原上,有这样一座小城。她没有举世瞩目的名胜古迹,也没有博人眼球的大川大河,小城土地,千百年来,也只是默默地孕育着她的儿女们,狄青、卫天霖、冀朝鼎、贾樟柯,等等,他们都从这座小城出发,也忠实于这座小城。当然,小城孕育更多的,是一代又一代热情而又朴实的汾阳人。
小的时候总听人说,没有走出家乡,你永远不知道家乡在自己心目当中的地位。那时候,稚嫩的我们一边向往着大城市,一边幼稚地嫌弃着小城。可是当我们真正长大,真的需要离开小城,去另一个城市生活并且不知归期的时候,内心的慌乱告诉我们,没有哪个地方比生活在这座小城里,更让人觉得踏实。
大学四年到毕业工作,我很幸运地生活在众人心中比小城经济更加繁荣的富庶之地,但是当我辗转于各个城市之间,每每在比较之后,却更加倾心于我生活了二十年的小城,不见得是因为这些城市真的不如我的小城,却极有可能是因为小城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更让我觉得心安,特别是小城一点一滴进步的足迹,都带着暖心的温度。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虽然小城的下水道不足以满足雨果对良心的追求,但是小城的细微之处让我看到了一座小城处于变革与发展时代的良心。公共汽车站是我每次辗转的关键节点,小城的车站虽然相比大城市略带着落后的羞涩,却又像极了一位年事已高的朴实老人,温柔又体贴,恰到好处地告诉风尘仆仆的旅人,即使路途遥远也请在这里喝点热水歇歇脚吧。虽然车站的公共厕所很土气地没有贴瓷砖,可依然宽敞而干净,可我走过富庶之地的车站,连脏了很久的座椅都会被人遗忘,细枝末节里消磨着外乡人好不容易积攒的归属感。
去年,我的小城修起了共享单车,我们亲热地称它小蓝。起初,政府发布公告时,人们还热情地谈论着,话题不外乎政府的公共自行车一定会被浪费,一定会因为长期闲置和年久失修被遗忘在城市的灰尘中。可是,更多的小城人在小心翼翼地试探之后发现,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呀。清晨的暖阳和微风里,更多人放弃了私家车,美滋滋地相约,“果俩(方言:兄弟),咱们今儿骑门口的车子上班嘿吧。”两个好兄弟说笑着,你帮我提包我帮你擦车,甚是欢乐。住宅区空空如也的公共自行车停放点告诉我们,今天请放心地走吧,上班必经的三叉路口一定不会堵车的。隔两三天就会看见有人拿着布子擦拭着小蓝,并且敲敲打打地给小蓝做体检。小城人民对小蓝的热爱,不仅体现在路上穿梭的可爱身影和傍晚停靠在家门口满载着蔬果的车筐,还体现在偶有损坏时,总有骑车人将信息告诉热线总台,因为在人们的心里,小蓝和出行已经融为一体,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
小城的孩子们,不必说身处异国他乡,即使是住在周边城市,也心心念念小城的缕缕炊烟,仿佛这里的人们生来就对食物有独到的见解。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还在烧煤,早晨起火,大人总会用秸秆来引火,烟囱里飘出来的烟是秸秆独特的味道,也是我记忆里早饭最开始的味道。灶台上熬着小米稀饭,灶台边上小火烤着红薯和窝头片,一上午的光阴让空气里弥漫着食物最原始的香味,惹得中午放学饥肠辘辘的娃娃们直流口水。时过境迁,土灶台变成了天然气和电磁炉,可是工具的改变怎能阻挡小城居民对生活的追求呢。早晨的辣子白就着新出锅裹着花椒面的花卷,旁边晾一碗黄澄澄的稀饭,甚是舒服;中午的剔尖拌着熬好的洋柿子(方言:西红柿),如果能拌上自己做的辣椒酱简直人间美味;晚上上街溜达,吃一个清汤蒜汁的碗秃,或者来一篓麻辣烫也很满足。身在他乡的时候,每每旁人问起我的故乡,都会感叹一句,汾阳人是真的会吃。我一直觉得,这是一种荣耀,是他乡之人对小城人民长久以来幸福生活的肯定。一日三餐支撑着我们一整天的生活,对食物有精致的追求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不见得食材要有多名贵,越是简单的食材,越能体现烹饪的技艺,越能体现人类和食物最原始的关系,对味道的探索,是小城人民世世代代的生活艺术。
我的小城,虽然偏居一隅,不甚繁荣,可这里的人们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安居乐业,享受生活。虽然这座城给不了她的儿女绚烂的不眠之夜,却总在每个日出的时候,带给人们幸福。如果可以坚持早起的话你会看到,公园里前天被老爷爷逗到咯咯笑个不停的小孩又出现了,小脑袋四处张望,嘤嘤呀呀地仿佛在寻找他的老顽童伙伴;出门锻炼的小伙子帮着对门奶奶拎下来门口那包沉甸甸的垃圾;新搬来的小姑娘和楼上的大姐相遇,羞涩地笑着。这座小城的故事,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辞藻来修饰,简单质朴的问候和相视一笑的友好,表达着小城千百年来文化积淀对小城儿女的熏陶,一切都显得和谐而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