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第二章 人的本身
读完这一章,我脑海中重现了里尔克的话:在内心深处,人是孤独的。
叔本华本章的重点在于告诉人们,无论经历什么,每个人最终都得返求于己。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都是自身的一种感觉。一个人只有反观自身,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才是过着有价值的一生。
我们首先来谈谈痛苦。叔本华把痛苦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的匮乏,贫穷,一类是精神的的空虚。物质的匮乏很好理解,他在这里指的就是那种拼命工作才勉强维持生存 的人,他们的生活尚难以为继,根本无从去谈论精神。在上个世纪初及中叶,我国有大部分人的确经受着这种痛苦,吃不饱,穿不暖。老一辈也经常谈起他们那时候的生活,为了吃饱饭,一天会辗转好几处。王小波的作品中也多次提及他们那一代的生活,物质的极度匮乏,让人们的面貌变得很是不堪,女人为了吃饱饭甚至会出卖肉体。连最基本的需求都满足不了,人们何谈尊严?那时候,如果能够得以饱腹,或许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这个问题也得以凸显,战争期间,玛莲娜为了得到物质需求,被迫和镇上对她垂涎已久的男人们睡觉。
而精神的空虚似乎和贫穷完全相反。那些王公贵族,土豪暴发户之类的人,他们由于衣食无忧,权利,地位,名誉,金钱都已经拥有。他们还能干什么呢?打牌,游戏,狩猎,他们停留在第二种乐趣之中,肌体运动的乐趣。但是这些都是漂浮在表面上的东西,一旦离开了人群,你的无聊就侵袭入你的精神。不仅仅是这些物质极为丰富之人,就是那些当初匮乏之极的人,当他们不需要再用尽所有力量去维持温饱,他们有了闲暇去享受生活,其中很多人也只是混迹于赌博,打牌之地。一日没有那些玩伴,就会觉得无聊得很。我不止见过一个这样的人,他每天睁开眼睛,就在盘算,啊,我得赶紧去抢个位置,不然今天就打不成麻将了。在游戏桌上,他们喷云吐雾,高谈阔论,人人心里算计着要赢得更多。人群一散 ,他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这就是典型的精神空虚者。
物质的匮乏,精神的空虚,都导致了他们那一种人的痛苦。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会感觉到快乐呢?那就是除开那两类人之外的第三种乐趣,精神上的感受,也就是自身内在的感觉。叔本华认为,无论身在何处,我们只能在我们自身寻找或获得幸福。当然,这一种人是和孤独俩字看似较亲近的。追求精神感官的享受,天才,艺术家,作家,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内在的感觉,他们追求的是精神的需求。这样说吧,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我热爱写作,写作使我获得极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这是和人群在一起消磨时光无法达到的境界。我追求这种境界,或许在你看来,这是孤独的,但是如果你是追求肌体运动游戏消遣之类的快乐,那么你就理解不了我的快乐。我的快乐是需要一个人独处的。这就是叔本华的精神层面的需求。
在物质条件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身体需要之后,我们的闲暇时光,应该怎样去享受,去度过?闲暇是生命存在开出的花朵。这句话我很赞同。当今时代,是一个忙碌的时代,追求极大物质享受的时代。如果你能够拥有闲暇,是打牌喝酒游戏狩猎,还是遵从内心的真正召唤,做自己认为可以给自己带来最大乐趣的事情?据我所知,有一部分人,已经丧失了追求自身愉悦的能力。他的所有闲暇时光都在外部,在人群之中,再咣筹交错之中。在那之后,在离开人群之后,只要你依然是快乐的,你不觉得无聊,我想或许那不在我们讨论之列,你竟是个特例。但是只要你独处的时候无聊,你所获得的快乐就是虚无的,你就是庸俗的。
孤独是一种姿态,有人说,孤独者是可耻的。我想,那一种孤独应该是外在以及内心都一样空虚的孤独。
而那种专注内心的丰富的人,不屑于喧嚣的外部的人,他的孤独是高贵的品质。
说到底,一个人活着的意义究竟何在?别说那些无稽之谈,那是一种逃避。你若诚实地面对这个问题,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你一定会得出一个答案。
我是一个小人物,很小很小的小人物,曾经也追求金钱,名利,地位,也热衷于在人群中。但是我还是一个会反观诸己的人,我大量阅读,,仅仅是阅读这一个方面,我就觉得自己很是丰富,那些闪光的文字,让我惊奇,感动,兴奋,振奋。而这么丰富的情感却不是哪一个人能够经常性给予的。我喜欢观察,大自然就是一位最博学的老师,自然带给我愉悦,带给我新奇,这一种情感也不是人群中能够获得的。我爱好写东西,在写的时候,一种神圣感,一种责任感,一种正义感,时时涌现。我想,这就是叔本华所说的精神的需求。
因为精神的需求更多,所以每次当我想要呼唤一个人聊天的时候,我总是预先想,我们能聊些什么呢?到最后总是觉得沮丧,空虚。还是读书吧。当然我不否认,我们需要朋友,需要知己,可是你觉得这样的知己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吗?大多数平凡人,谈话是无聊的。如果真的遇到一个人,触及你的灵魂,那么,此生夫复何求?
在你没有出现之时,容许我仍然骄傲的孤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