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

《孟子》

作者: 鹿安娜LANH | 来源:发表于2018-08-24 15:14 被阅读16次

                        说到孟子大家都可能会想到儒家思想,也会想到孔孟,说明孟子不比孔子差,最近阅读了孟子的语言,也了解了一些。

                    《孟子》记录了战国的知识,也总结了治国失败的原因,根本的思想就是以民众为贵,以百姓为贵。这样的思想可以让君王很好的的管理好自己的人民。这又成为一个治国的方法,又能让百姓爱戴自己的君王。所以说儒家和政治是分不开的,孟子的根本思想也是建立在孔子的思想上,也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有很高的境界所在。

                        孟子继承孔子思想也表现在对“仁”的继承和发挥。与孔子不同的是,孟子强调了“仁和义”的统一,并将其作为仁义的前提。可不是理解成是一个好的法律,要强于有一个好的君王,同时从孟子阅读中也可以发现出这一点孟子提了不只一次,在好多与君王的对话中,孟子也是,推荐这个方法,并提及先王的事例,这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核心思想。

                        关于人伦的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首先这五伦是对封建宗法等级关系的概括。其次,人伦这一概念是孟子对宗法等级观念维护的一种表现。而且在人伦说的前提下,孟子提出了仁义礼智四德。仁义是根本,礼智是为仁义服务的。认为人在明察了人伦之后,就该以仁义礼智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对于仁义的具体解释,首先是指亲亲、敬长。亲就是孝亲、尊亲、爱亲,主要是子孝父。子孝父又是人伦的首要原则,也是人伦的根本所在。实际上就是“百善孝为先”的典型印证。“仁之实,事亲是也。”事亲也就成了仁的根本。在事亲的指引下人们,普通老百姓实现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样,五伦就不再是是帝王之家的专属,它也渗透到普通家庭中,这样五伦成了适应各阶层的一个普遍道德规范。

                  “义”字的理解也是孟子强调的一个内容。“义”首先是敬长,它体现的不仅是要从兄,而且要求尊敬长者,是处理长幼关系的道德原则。更重要的是要尊君,“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这也是君臣有义的体现。同时,臣请求君为善,如果君不能行善,不听劝谏,就是贼君。这样,君也要受仁义的约束,即要求“君正”。相对于臣的关系而言,孟子说:“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样原来高高在上的君子到了孟子这里竟然和臣子拥有平等的道德色彩。

                      在《孟子》中有很多认为道德,论管理,论教育,论道德。从中体会到了学到了。有许多趣事,讲述一个一个大道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ab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