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看《爸爸去哪儿》第一季,长大后再看跟小时候的感觉大不相同,小时候看乐子,觉得里面的经历很有意思,长大后看人,感受到为人父母爱子心和孩子单纯的双向奔赴。
在看的过程中一度很羡慕,家长保护孩子们的天性,主张孩子成长为独立勇敢善良的人,而不是世俗意义上优秀的人,这让我很感动。
孩子的心灵是敏感又脆弱的,因为是新的灵魂,所以容易被塑造。就像陶塑一样,一开始都是柔软的泥土,需要被揉捏成型再仔细锻造,这个过程最好是有控制的细致的,否则极容易造成“残次品”。
我羡慕的是在于家长们对孩子“好”的定义。独立、勇敢、真诚、善良、坚持、乐观,是比“体面”更重要的品质。
而在我长大后,逐渐意识到父母是爱我但又不完全爱我的,这有点可悲。在我辞职后,他们对亲戚隐瞒了我失业的消息,大概是因为这会让他们“面上无光”。他们不好意思直接对我说这些话,总说人必须有个工作,在我辞职一周就催我找工作,两三个月的时间已经催了好几次了。大概是因为马上国庆了,怕瞒不住了,今天又催了一次。
看到消息的一瞬间我崩溃了,心里是很错乱的,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自洽的坚强的,但那一瞬间我有了自毁的心情。
网上都在说要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要去成为真正想要成为的人。我找到了想要的,可为什么长大后父母开始管我了呢?
小时候他们几乎不管我,后来只管考试分数,毕了业就只管是不是有稳定工作。不被管的童年让我格外独立自我,所以越长大我越不想“体面”。工作一段时间忍受不了就裸辞了,休息一段时间再找,周而复始。
我早就明白了父母对我的建议不是全然出于爱,更多是要面子。但我很难去恨,我希望他们健康幸福,但他们的幸福条件之一是我得“体面”。要一直忍受着讨厌的工作,要结婚生子,还要跟不喜欢的亲戚左右逢源,这代表着我得“杀”了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