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的“倒插笔”
提起“倒插笔”,每个上过学的人都不会陌生,因为在习字之初,老师反复再三重申,写字不要“倒插笔”。为什么呢?似乎自己上学时,老师没有说得很清楚,所以要查了一下。找到两处:
“按照正确的笔顺去写,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形成一个笔画流畅的统一体,书写速度可以得到提高。反之,如果总有倒插笔出现,行笔速度必然大受影响。”(李枝枢《怎样写好粉笔字》 )
“书写时既要保证正确的笔画形态,又要遵循正确的笔顺,才能既保证字体的规范,有保证书写的流畅,提高书写的效率。”(《教师的书写与科学素质》 )
从上面相同的关键字来看,“正确的笔顺”是禁止“倒插笔”的直接原因。因为“顺”才能才“流畅”,才能提高“速度”和“效率”。
出于“速度”和“效率”的考虑,在中小学生习字的时候,“倒插笔”一直是被禁止的。(当然这里面依然有特例,书法家其实是可以“倒插笔”的因为,书法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它所追求不是“速度”和“效率”,而是“美观”与“个性化表现”。)人们常说:“字如其人”这句话,已经被西方的心理学所证明,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也一直在想“倒插笔”是不是也违反了某种心理规律呢?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儿童所受的教育必需在方式和安排上同历史上人类的教育一致。换句话说,个人知识的起源应该按照种族中知识的起源的同—途径。”(《论教育》),黎锦熙先生再谈儿童教育的时候也说过:“按着他们身心发展的过程(大略可比照人类学中初民进化的过程)。”(《新著国语教学法》)这样看来,汉字的沿革,包含了我们祖先认识世界的过程,我们防止“倒插笔”,其实是在与我们的祖先保持认知和发展上的一致。
说到这儿,应该为我们的“禁止”这一行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了。但是这只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看得见的“倒插笔”而已,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倒插笔”。姑且列几个笔者能发现的说一说,欢迎有识之士来补充。
一、识字上的“倒插笔”
现在小学识字,主要是通过指认和拼音认字,所识大多是简体字。这样识字方式,有利有弊,利是方便快捷,短期内效率很高,但从长远的文化继承角度而言,这种不遵循构成汉字的“六书”的方法,丧失了与“初民进化的过程”保持一致的机会。对于汉字,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每一个学生(包括我们)在汉字学习上都是半路出家的,如果想要接续断层,必然要重新耗费很多时间。另外,汉字直接用硬笔来写,丝毫无法体现其独特的魅力。等到了高考时再来要求书写上的美观,恐怕应该算是“罔民”的行为了。
二、教材上的“倒插笔”
根据人教社编写的教材方针而言,小学生课本选课多贴近现实生活,而高中的教材要培养高中生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这种看似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做法,只是一种“迁就”而已。以我们现在西方化极其严重的生活方式而言,一个学生到高中再全面认识民族文化,无异于一个想认识中国的外国人。
三、阅读教学上的“倒插笔”
低年级阅读教学,不注意修辞、文句的理解,而直奔概括大意。学生对字词文句掌握粗疏,不求甚解。学生在不甚解的情况下,就被要求划分段落大意,那么学生能做的只是碰运气而已,反正没有多少次可碰,而且把老师碰烦了,老师就公布答案了。
高年级阅读教学。重鉴赏,轻理解,生活状态下的阅读被忽略。似乎学生一到高年级自然就成为了鉴赏专家,完全不顾生活的常识。这个常识是,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是文章,面对这些文章,“理解”是第一步,“鉴赏”是第二步,现在的语文教学大多只谈“如何鉴赏”,很少谈“如何理解”,其实没有了“理解”,“鉴赏”也就无法企及了。还有对作者介绍过重,也不是正常的阅读顺序,关于作者的知识,其实只有在第二步(鉴赏)时,才有可能涉及。而我们现在的教学,作者的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记这些知识还惟恐不及,哪里有时间谈理解文章!
四、作文教学上的“倒插笔”
目前的作文教学,从学习优秀文章入手,不重视人生的表达,以文学和有意味的标准要求。完全丧失文章发展从无到有、从粗到精的发展规律。完全只是在技巧方法上打转,似乎学生年纪一大,写作能力就会相应而生。每次,作文讲评只是找几篇较好的作文念一念,大家评一评,这种做法虽然也很不错,但不要忘了,前面阅读教学的“倒插笔”造成学生阅读上的断环,能真评出来固然是好的,其实以说不出来“所以然”的居多。这样看来,那些较好的文章,其实并不一定是语文课上学到的。
好了,不往下说了,一个“倒插笔”絮叨了这么多,诸君可能已经烦了。不禁会发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一个人解决不了,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我所能给出的只是自己的一个认识。这个认识就是,语文学科缺乏系统学科知识体系。其他许多学科的学习内容,其实就是它自身的发展史,这种编排一方面体现这个学科知识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一方面也可以保持每代人之间对同一学科的认识保持相同的认知结构,而稳定的认识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和存在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内容和发展史的结合”会形成该学科潜在的存在规律。这个规律,目前的语文学科没有。也许我们往这个方向上多想想,“倒插笔”的现象就会少一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