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见笔见墨见性情 ——观胡忠前老师作品

见笔见墨见性情 ——观胡忠前老师作品

作者: 德艺轩 | 来源:发表于2020-05-13 15:09 被阅读0次

    见笔见墨见性情

    ——观胡忠前老师作品

         在传统绘画里,看似一种程式化的传承,实际演绎着不断瞬息万变的时代更迭。这种更迭与重叠存在着一种微妙和维差的变换。这种变换不仅呈现在画作里,而且在可观、可行、可游、可居、可思的尺度中,使得人成为这种变换之中的最初与呈现的视觉的主人。

          可以说,胡忠前老师代替许多同龄人活出了他们尚且达不到的春煦在怀和洒脱不羁:在纯粹的艺术维度上,许多事情都是自由的。胡忠前老师的艺术如明月一轮,照亮了他的流水今日。

          胡忠前老师画葡萄,特别强调笔法的力度,他笔下的葡萄,一枝一叶,一藤一蔓在强调造型的前提下注重形与笔墨、书写的关系。诚如宋代的温日观、明代的徐渭、近代吴昌硕、当代齐白石、苏葆桢、周怀民等,都是画葡萄名家,其用笔用墨之优势,皆以书法入画,如篆籀、行草,力透纸背。这也正是胡忠前老师创作可贵的一面。另外,他的画又特别讲究求“意”,对“意”的追求我想应该与他部队专业后长期从事美术工作有关,虽然使他的画风有所变化,但他追求绘画的根本主线没有变,也就是对中国画笔法的运用,这是可贵的一面;中国画根本表达的是“意”,“意”和“境”是相通的,胡忠前老师的画注重对“意”的表达,他依托的是中国画脱形又依形的一种“似与不似”的表达,这方面他把握的非常准确。他画葡萄,尤其对鸟动态的刻画,即依托于形,又离开形,把鸟的神韵和葡萄的主题表达出来,乃至非常细微的元素。这是他中国画创作的又一可贵之处;

    另外,胡忠前老师专注于读书,这是当下青年学子更为可贵的一面,因为我们现在的绘画,虽然在追求传统,但确实与传统存在距离。只有深入研究古人,在古籍中寻找中国画的深层特征,才能真正把中国画的精神传承下去。习总书记“守正创新”的文艺思想,这个“正”其实就是让我们守住传统文化中精致、精华、纯粹而更正大的精神能量,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深入理解并倡导这一文艺思想,才真正使我们的作品有深度,才真正使我们的作品体现时代精神。

          说到中国画,尤其是说到文人画,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词就是“笔墨”。我注意到,在论及“笔墨”的时候,一个“写”字,误了多多少少不是文人又诚心诚意地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文人画家的学子。“写”,误而为天马行空鸾舞蛇惊式的“大家风范”,于是,速度与浮躁齐飞,大笔与空洞一色。而在胡忠前老师的画作里,我看到了笔墨向“画”的回归——从根本上说,也是向“性情”的回归。这是“画”的笔墨。

    为了再现葡萄的原生态面貌,他经常葡萄园采风写生一整天乃至连续几个星期住在葡萄园里,观察不同品种的葡萄的生态特点、生长规律,细心观察不同品种的葡萄的形态特征及其果实结构,对不同品种的葡萄叶、藤蔓、以及果实的颜色和滋味,逐一做了详细记录。特别在在写生之余刻苦专研历代名家画葡萄的技法风格,创作出承传古人而赋有创新的作品。此番“心迹”让我豁然有悟:一个人内心的文化气息会让这个人在人群中具有较高的辨识度,还会让这个人带着对人生的挖掘与开拓,铸就自己的生命理念,挚爱一种艺术,就应该通过这种艺术感受和拥抱整个世界,而不是去逃离、背弃整个世界。胡忠前老师没有单纯地寄存于书画艺术中,而是慨然“打马入红尘”。他有着强烈的“传承情怀”,深知这种文化记忆播种的意义可以多维度放大。或者说,对传承的贡献力是最能暗示一个人修养与档次的标杆。

          月到风来,独居守志,走笔至此,再观胡忠前老师的作品,也更让人代入共情:有中国书香传统意义的好,更有不拘泥于皮表、直面时代的好,更大的意义在于能够得到致用,八方风雨,化为己用,抵达本质。想来读书治学,处事格物如能举一张万,解一明众,则必明了清晰。“一”是任何笔画的起点,可以代表无数。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任何事都是要从起点开始。诚哉斯言,阅读胡忠前老师画作带来的思悟之变,往往让我们重新思索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重新回到笔墨,胡忠前老师的炫彩葡萄与前贤相比有“三点突破":一是胡忠前老师的画所表现出的“势”,比前贤们更有冲击力和张力,更生动活泼。紫藤、枝干错落有致,墨色恰到绝处,着墨小枝条弯曲有度,葡萄藤浓淡干湿相彰,老藤干多露飞韵,行笔慢慢晕开了苍劲之处且不失柔润,舒展流畅,挥酒自如。二是在笔墨与色彩结合运用上更新颖、更大胆、更強烈、更明快、更鲜艳、更有时代感。水墨的自然浸渗,形成层次丰富、轮廓界限模糊、妙趣天成的墨晕,色彩的浓淡变化,在葡萄中间留出高光点,使笔下的葡萄水分饱满、丰盛充盈、墨彩交辉、生动自然,充分表现出葡萄那种半透明的质感、光感和空间感,取得了寄神于形、笔力苍劲、气韵生动、意境清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三是传承出新。中国传统画有丰富的积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传统的造型程式,也为我们提供了再创造的无穷源泉。但如何借用这些程式,是个很大的问题。胡忠前老师的葡萄将传统与西画有机融合,用笔沉酣,墨色交融,将葡萄的秉性与韵味一笔呵成,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冲击。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在发生变化,艺术家的创造必须适应时代和大众的需求,艺术家必须在传统和现代的审美意识之间架起桥梁。显然,胡忠前老师和许多当代从事创造的艺术家一样,在多元化艺术方面所做的努力,是为了创造具有健康的格调,又充实的内容。这是我们新时代的艺术历程。在这条道路上胡忠前老师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有施展才智的广阔空间。相信他不会辜负人们寄予的厚望,在艺术创造上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艺术简介

    胡忠前,号赤梦人,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分会会员,重庆嘉陵画院画师,著名画家方凤富教授入室弟子。共和国抗越有功军人;后部队转业长期从事美术工作,现居北京。

    胡忠前师从著名画家方凤富教授、著名画家温国良教授、传统人物画家颜亨通、山水画著名画家曾刚老师。近年来主攻国画葡萄,他所画葡萄鲜活滴翠、兼工代写、灵动秀丽、独具匠心、为人喜爱。特别对彩墨葡萄艺术有着深入持久的研究,在中西融合的色彩体系中,守望传统,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在继承中求发展,在传统中求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胡忠前一直“笔耕不辍,潜心研读,拜师学艺,可谓追求者必有所得!作品多次在省市级绘画大赛中获奖。国画佳作《硕果图》、《明珠醉秋》分别收录福建美术出版社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墨香溢彩》、《翰墨怡心》大型画集。

    近年来,胡忠前作品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济南、温州、大连、哈尔滨等众多城市艺术馆、名人等收藏,并有多件作品在国内大型拍卖会上以高价成交,葡萄作品深受各界人士特别是书画收藏家们的青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见笔见墨见性情 ——观胡忠前老师作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bn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