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宽、心善都是德,牵挂、问候都是缘,惦记、思念都是情,健康、快乐都是福。
早晨好
佛门常说想要得福,想要觉悟,就得修行,其实修行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心灵的改变。
佛说:“境由心转,命由己造。”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的境遇和环境是随着自己的内心而改变的,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随着自己决定而变化。
而能够体现我们修为的地方正是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有些人觉得自己在行善,做好事,却得不到什么福运,为何?
因为他们要么行为造了身业,如杀盗淫等;要么嘴巴造了口业,如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要么意念上造了意业,如贪嗔痴等。
因为不勤修自己的内心,所以很难会注意自己身口意所造的恶业,于是便会在无意中伤害许多人,得罪许多人,自然自己的运气会越来越差。
佛教认为,种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犯了身口意三业,做再多的好事也是“有漏之因”,再多的福运也会慢慢被消耗殆尽。
佛说,因果真实不虚,是事物客观运转的规律,因此,“所作业不亡,果报还自受”,善护三业,才能培福修慧,福报自然长久。
善护身业,不犯律仪
“律”是戒律,也叫戒条,是佛门弟子必须遵守的日常规则,而身业的三条重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仪”是仪表仪态,比如礼貌、礼节,不失礼等。
正如《大智度论》云:“诸罪业中,杀业最重。”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所有的罪业中杀业是最重的罪行,因为经常杀生会让自己的嗔心越来越重,整个人都变得暴躁易怒。
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心一起,整个人很容易就仇恨别人,诸多邪恶的念头慢慢地也会滋生,诸多罪恶的行为也就慢慢开始产生。
佛教常言“相由心生”,一个人杀生多了戾气就会展露在他的脸上,整个人看着非常凶恶,难以接近,不利于自己与人相处。
古今多少屠夫面相凶恶,难道是恰巧这类人都喜欢当屠夫吗?其实是因为杀生多了,面相慢慢变成如此。
而偷盗和邪淫,也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前者犯法,后者遭人唾弃,若是两者皆犯,那避免不了牢狱之灾和众叛亲离的下场。
除了这些重戒,对于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行为举止也应当做到不犯律仪。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节对于大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失礼会让别人觉得自己很不礼貌,从而留下坏印象,讨厌自己,对自己敬而远之。
因此,佛教常说造了什么业,就得什么果。若是不善护身业,那么自己的身心就会慢慢被带偏,从而遭受牢狱之灾,以及身边之人的厌恶远离等后果。
佛教我们“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对生命保持尊重,才能生出自己的慈悲心,注意礼节才能提高自己的涵养和智慧,拥有了这样的品质,方能施善于众人,获得别人的好感,从而培养自己的福气。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俗话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句话可以让一个国家兴盛,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国家灭亡,语言产生的影响,其实非常巨大,所以生活中一定要善护口业。
口业分为四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妄语指的是说谎骗人;两舌是指搬弄是非;恶口指恶语伤人;绮语指的是花言巧语。与他人交往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措辞,千万不能犯这几种口业。
说谎多了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搬弄是非会惹来别人的厌恶,恶语伤人更会引起仇恨,花言巧语会让人觉得自己品行不端,过于浮夸。
这几种口业对于自己的生活都是很不利的,尤其是在别人失意的时候,讥笑或者打击别人,会对别人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更会引起别人的不满,从而产生争执,招来是非。
没人会喜欢嘴巴不留德的人,这样的人,生活中只会给予别人打击和痛苦,势必会遭到身边所有人的远离,交不到什么朋友。
而且经常恶语伤人的人,内心的阴暗也会慢慢变大,见不得别人好,看到别人失意就拍手称快。
这样的道德观念其实是扭曲的,慢慢发展下去,自己一定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走远,养成非常差的品性,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口业越严重,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大,自己的思想和品德都会变得扭曲,因此生活中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言语。
在人际交往是语言是一门艺术的学问,也是一门智慧的学问。善护口业会让自己的情商和智商都得到发展,在人际交往上如鱼得水,福气连连。
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佛门弟子在修行中,都要注意时刻保持自己的清净心,这是修学的根本,人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商品的社会,物欲横流,诱惑太多。很多人贪恋人间的一些享受,从而放不下名利富贵等等牵绊,心也就不能清净。
佛门常说:“福祸无门,惟人自召。”这句话告诉我们,因果真实不虚,福祸不是凭空而来,每个人的命运其实把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的意念决定了自己的言行,自己的言行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许多人犯错造业,正是因为经不起欲望的诱惑,起了执念,进入了人间贪嗔痴慢疑的境界中,没有底线。
这种人习惯不择手段苦苦追寻各种能满足自己欲望的东西,然而,在无尽的追寻中自己犯的错也就会越来越多,无法挽回。
因此,《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惧。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句话是指心中不受物欲的牵绊,才能没有恐惧和妄想,从而达到圆满的境界。
生活中一定要善护自己的意业,做到内心清净无染,生活中太多的执著该放下就放下,放下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智慧。
佛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内心清净了,生活中的烦恼是非,也就离自己远了,福气自会来临。
生活中的有福与没福,其实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是来自于自身的身、口、意三业做的“因”而成的“果”。
因此,生活中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善护三业,提高自己的涵养,收获别人的好感,提高自己的心境,才能智慧与福气双收。
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当你什么都不想要的时候,天地都是你的,大道至简,无欲则刚,无为则无所不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