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石上晒袍现龙形
老者打量着二人,见他们浑身湿透,像是行船出了事故,说:“这里的粮食早被汉兵搜刮一空,自己尚且吃不饱,哪里还能接济他人!”
迟疑了一会接着说:“也罢!看你俩浑身湿透,象是湖中落难之人,我这里煮了点剩下的红薯种,待我拿来你俩聊以充饥!”说着转身进去端来一个砂罐,放在二人面前,象是刚从火中拿出的,热气腾腾,未曾开盖,就闻到一股香喷喷的气味沁人肺腑。李文忠拿了一个递与元璋,元璋接过狼吞虎咽,真是无比的美味,边吃边说:“如此好吃的东西,应该节节报,节节生!”
(据说红薯原来插不活。从此以后,红薯通过朱元璋金口银牙的御封,薯藤扦插每节都可发芽生根,长出红薯。)
二人吃罢,脱下湿衣,光着膀子,李文忠拿到山边石上向阳处晾晒,老者见李文忠对朱元璋照顾十分周到,又见朱元璋仪表堂堂,眉宇间透着一股常人不可抗拒的英气,心想此人决非等闲之辈,转身进内拿出一领干净的道袍让朱元璋披上,并且拿来一个小凳让朱元璋坐下。
朱元璋哈哈大笑说:“我从小就做和尚,如今又当道士!”
过了一会,刘伯温小船寻来,见李文忠打着赤膊,朱元璋披着道袍,二人衣服都在山边石上晾晒,笑着说:“主公果然在此!”
朱元璋问:“先生这么快,如何就找到这里来了?”
刘伯温说:“望气而来!”
“此话怎么讲?”朱元璋又问。
刘伯温说:“我在芦苇荡中,绕了几个圈,敌船也就绕丢了,过了好一会,敌船全都回去了,我站在船头一望,偶见猪婆山龙形显露,祥光瑞气绕于山林,转过山来一看,隐隐望见一领龙袍挂在山边石上,因此我算定主公在此!”说着哈哈大笑!
老者站在旁边,听此一说,抬头一看,果见山边石上一领黄袍,鲜艳夺目,袍上龙形显露,感到很是惊讶!
朱元璋边笑边说:“真有这回事么?我怎么不见!”
刘伯温笑着说:“我看从此猪婆山应改名朱袍山,你看那边还有晒袍石呢!”
朱元璋哈哈大笑:“好一个朱袍山!晒袍石!”
边说边站了起来。
此时已是日薄西山,刘伯温说:“我看今日时侯不早,还是先回去商量为好!”
朱元璋点头称:“也好!”
李文忠收来衣服,朱元璋重新换上。
临行刘伯温拿出一锭银子给老者。老者知道这伙人大有来头,坚辞不受说:“这庙本是水上人家所建,供奉的是水上人家人人敬仰的杨四将军,船帮称为“船胆”,为的是保佑水上船家平安,我在此侍奉香火,过往船只本来供奉不少,平时我都接济湖中落难的船民,如今兵荒马乱,才落得如此荒凉。”
刘伯温说:“作为香火钱吧!你在这里接济落难船民,这是为众造福的好事,这里在鄱阳湖水中间,离岸又远,有个避难的场所,到是船帮的需要,假如在太平年间,还要把其发扬光大就好!今日仓促,我等就不进庙参拜。”老者没再推辞,接过银子,几人匆匆离去。老者呆呆地立在湖边,直到小船消失在黄昏的薄雾中……
事后只要过往船只在此歇脚,老庙祝就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逢人便说,并且把朱元璋临时换过的道袍拿给人家看,因此朱元璋山边晒袍成了千古佳话,在船夫中广为流传!从此猪婆山也就成了今人所传的“朱袍山”。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刘伯温舱中论间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