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银河补习班》,想就里面的教育问题胡言乱语一番。
马皓文的教育观念说不上错,但也不能算对,他主张孩子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在大自然中近距离感受课本所表达的东西,这种观念太过理想化,所谓“寓教于乐”,教育界早就有这个说法,只是在当今的中国学校,这个想法太过理想化,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中国的学校也不一定能做到,毕竟学校的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这些孩子品行成绩参差不齐,无法兼顾统一,做老师的只能在一个大环境里去找相对平衡的方法,这个方法不一定适应每一个学生,但是可以适应大多数学生就已经很好了,而马皓文面对的只是马飞一个,他不必担心一种方法顾好了A而B却产生了不适,所以他可以在最后慷慨激昂的指责教导主任注重成绩的方法太过死板,只不过是因为多的是他不知道的事情罢了—就电影而言,他教育理念的对立面不应该是学校,换成马飞的妈妈也好,换成另外一个超级好但是只会死读书的孩子也好,无论如何都要比是一个脸谱化严重的教导主任要好。马皓文这个角色自然有出彩之处,只是容易让观众觉得太过单纯,电影中马浩文带着马飞去感受自然去看飞机展,换做任何时候,我都会觉得这样一个父亲为了孩子的成长真是煞费苦心,可惜这几件事是他带着马飞逃课逃学换来的时间,我一直认为,家长愿意把孩子交给学校,那就是在心底与学校达成一个协议——遵守学校的规则,只要这个规则没有原则上的问题,那就没有理由去打破,觉得学校安排不合理,可以自己重新选择学校,又或者选择去教育局告发,实在没有必要与学校反着来,这种行为不仅会给学校的老师们带来工作上的困扰,也给其他同学带来了坏的影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场考试里如果有人抄书已经被发现而老师不加以管理,那么其他同学就会觉得考试抄书没什么大不了,进而导致考试抄书的学生越来越多,学习风气就是这样坏的,马飞的本性不坏,他不过是一个孩子,可他在爸爸的带领下做的事情却的的确确不是一个好学生。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马皓文其实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他太过注重马飞的玩乐教育,“自以为是”的为他好,我不知道他在为金钱奔波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继续放纵马飞的话日后有一天马飞也会像他一样的为金钱奔波,事实上,他的想法非常天真而且风险性太大,他很有可能既没为马飞积攒下足够马飞玩乐一生的资本,也没教好马飞自己立足社会的知识,这个问题很现实,可是不得不面对,毕竟如果不是编剧写了马飞一定会成功实现梦想,马飞也有可能就碌碌无为一生。
《银河补习班》毕竟不是喜剧电影,上一秒听从学校安排住校复习期末考试,下一秒父子二人就飞奔在土山坡上了,试想学校第二天发现有一个学生不见了会是怎样的慌乱?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无时无刻不在给学校造成麻烦,而作为马飞的父亲,在他下定这些决心的时候,甚至都没有与马飞的妈妈商量一下,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样一个做事喜欢放飞自我的人,他所建的大桥倒塌都是情理之中的事,可惜大桥倒塌他确实是被冤枉的。认真探究起来,这部电影也许他是想说一些教育问题的,但是他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又太过表面,谁都知道教育面临改革,但是他到最后也没有指出改革的方向,面对一个学校几百几千的学生,像马皓文那样随心所欲的教学一点实现的可能性都没有。不过电影里有一句话还是很认同的,马皓文对教导主任说的那句为什么学生成绩差就要被快速的抛弃,他们难道就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吗,大致如此的话吧,我一直觉得身为老师,最应该做到的就是一视同仁,起码差别待遇不应该太过明显,不应该因为成绩针对某一个学生,这里的设定也可能是因为教导主任的人设太过脸谱化,说实话也没有哪一个学校的教导主任会做到电影里这样吧,一整个学校的管理不问,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针对这样一个学生?还有就是,电影里既然对立面是教导主任,那在经历了马飞同学的事情之后教导主任的教育头脑不应该发生一点转变吗,到最后教导主任还是依照自己原来的想法想要马飞放弃兴趣报考清北为校争光,到这一刻,这种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教导主任依旧都没有认识到教育不是为了他个人荣誉,不得不说电影里对教育的探讨其实失败了。
总体来说,这样的电影看个乐呵,里面的话语不必当真,不过如果还在大学有演讲课的话,我可能会拿来做演讲的切入点吧,毕竟我是天朝剧王呐,演讲课上我可是连《皮诺曹》都没有放过的魔鬼hhhh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