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完了三十、初一,剩下的就是走亲戚,这是一件让人快乐又痛苦的事情。
记得小时候很喜欢走亲戚,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因为不仅可以坐在大桌子上吃饭,还有好吃的饭菜,还能得到压岁钱,不用在家里帮忙干活。就是那个时候最大的幸福事,比夏天到河里游泳还要舒爽。
不过那个时候走亲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农村里的土路并不平整,尽管后来有了自行车,但是遇到雨雪天气,依旧让人惆怅。不过这些惆怅在小的时候根本不存在,只要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其他的一切都不是问题。
早上会起得很早,因为有很多亲戚要走,早上、中午都要在亲戚家的。而且那个时候真的不方便,没有办法像现在一样,骑着电动车或者开车很快就能到。走路、骑自行车总要花上不少时间。
也大概只有那个时候,才会感觉到走亲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为不容易,所以才容易满足,才容易感觉到幸福。到如今,走亲戚反而成了一种任务,不管是年味的问题,还是长大的原因,今天再说起走亲戚,都会说“还有几家,很快就走完了。”以往都只是期盼着能多走几家,多走一段时间。
不只是对于走亲戚的态度发生改变,很容易发现走亲戚的礼品有了更大的改变。最早的时候,春节走亲戚只是送一包或两包馃子。后来带上两包红糖,再后来加上两瓶酒。只是到现在,那些熟悉的馃子不见了,红糖不见了,只有酒还留着,其他的换成了各种饮料、面包。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随之而变的童年年味却更少了。
看着路上的人拉着一车一车的礼品,成箱的酒和饮料,唯独少了馃子,自己脑海里浮现的却是,每年春节之前,跟在父亲后面看着父亲打包馃子的画面。那个时候或许只是想着能够吃到一点,但是看着父亲忙活也挺有意思。下意识地跟着学,以后就自己学着打包馃子,只是一直没怎么派上用场。因为后来买别人打包好的,再后来就没有了。现在最多的也就是自己买一些当做三十和初一的甜点。
变化很多,也许社会在变,但是更多应该是人在变。
以往走亲戚礼轻情意重,走亲戚就是为了看望长辈。因为条件所限,平常很少能够联系,所以借着春节那得的空闲时间,看看长辈,聊聊天,沟通感情。那种感觉很纯粹。即便很久不见的亲戚,坐在一起依旧那么随和亲密。
与之不同的是,现在很少有那种感觉。好像每个人都很着急,都想着快点完成这个任务。是的,任务。于是总想着能快点,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聊聊、吃顿饭,而是不停地送礼、再送礼。原来要走几天的亲戚,现在只要开车两天就能跑一遍。
当只有少数人变,他们就是异类,当绝大多数人都在变,剩下的人就成了异类。好像没有什么对错,毕竟改变是不会改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