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344946/ff8f3a400dca2110.jpg)
那夜围炉夜话的人们,散布在各处,为打一个叫“年”的怪兽。
而那夜的故事,萦绕在前,不吐不快。
故事的主人公,确有其人,众所周知的原因,一并将真名地名隐去。并做戏剧性修改,请勿对号入座。
某男,1985年江西省理科高考状元,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他出生的偏远山村为之轰动,以致几年后乡人还以此为荣,赶场时每每提及,甚觉荣光——(此刻我正在听《董小姐》,我们姑且叫他“董清华”吧。)
董清华大学四年,忘我求学,成绩依然位居前列,四年后杀破重围,考上杨振宁先生的最后一批研究生。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准备赴美描绘新蓝图时,噩耗传来——体检查出乙肝,被拒签。自然,杨先生的大门,也遗憾地关上了。
董清华拿着一纸改派公文,颓丧地回到江西,去省人事厅报到。据说分到一个很牛气的部属单位,主管领导们严阵以待,都想一睹清华学子的风采。某日上午,领导们围坐一隅,开着不太正式的会议,董清华来到门外,敲门未应,轻推虚掩的门,探头看看大伙儿, 一句话也没说,又把头缩回去了。屋里的各位面面相觑,有人最先反应过来——
"咦,这小子好像就是那分来的清华大学生吧?”
“好像是。快把档案翻出来,看看照片。”
“果然是他。有点傻呆呆的。”
“不要他!分到下面去算了。”
于是,董清华的档案投回市里。市里这回可慎重了,拿着档案左研究右研究,头头脑脑们怎么也想不明白,成绩这么优秀差点成为杨振宁弟子的高材生,为什么省里不要呢?!市级领导慎重研究后作出决定——这人不能要,发回县里。
董清华经各级政府层层调配后,回到了他出生的小村庄,当了村小的全科教师,包班——语文数学自然地理体育,门门都教。董老师每天六节课,每节课只讲5分钟,讲完后回办公室打桥牌,迅速从桥牌门外汉晋级为桥牌圣手,渐渐地,打遍全县无敌手。代表县工会出征省级桥牌大赛,捧回一座座冠军金杯。他把打牌心得略作总结,出了我国第一本桥牌教材——《桥牌入门》。当年发誓要成为新一代物理学家的董清华,神奇地成为了桥牌大师。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波一波的打工人潮涌向珠三角,他们中的灵泛角色不多久办起了工厂当起了老板,董清华的初中同学阿南便是其中一位。阿南初中都没读完,却在中山、顺德开了好几家红木家俬厂,产品畅销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南老板致富不忘家乡人,出巨资为村里修了马路、学校、敬老院等等,最重要的是,为村里的姑娘小伙儿解决了就业问题,乡亲们对此感激不尽。
村里年轻人少了,孩子也越来越少, 村小师生加在一起,不足五十人,没过两年,上头发来红头文件——村小取缔,孩子们统一上中心校,老师们静候安置。
董清华老师暂时失业。
南老板恰好返乡招聘工人,见清华无事,遂鼓动当年学霸去中山帮他管理分厂。南老板重义重才,清华有独立办公室,单人宿舍,甚至还与副厂长共享一台小轿车出出进进。
流水线的工人大多是南老板的同乡,对老板感恩戴德,加班加点非常卖力,董清华的管理工作很是清闲,便有更多时间愤愤不平——“凭什么?!考试打几分的人赚大钱、住别墅?!家里几个佣人,搞得像旧社会?!我还要和别人共用一台车?!”………
某个周末,副厂长着急要车去找设计师加班修改稿子,清华却早已计划好开车去佛山参加桥牌大赛。正事当前,清华无奈放弃准备大展身手的桥牌比赛,怏怏回了宿舍。
是日半夜,董清华携简单行李,开走与厂长共用的桑塔纳旧车,再未归来。
南老板电话追踪,董清华却未返乡,珠三角寻遍,也无音讯。
20年转瞬即逝。坊间再无清华传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