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遇的故事

作者: 逍遥人间资讯阁 | 来源:发表于2021-12-06 08:24 被阅读0次

这里是关于东汉人董遇的小故事。

从中折射出一点人生的道理,所以分享给大家。

董遇是东汉末年人,当时的学者。

汉献帝兴平年间,董遇和哥哥收集捡拾野稻子卖钱维持生计,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儒家的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他哥哥嘲笑他,但董遇还依旧读书。

这里可以说明董遇为了学习不顾亲人的冷嘲热讽,具备钻研精神,真正的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努力学习,笃学如斯,真的不容易。

读书人要耐得住寂寞,不是说你读书读了就会任用你,当然腹有诗书气自华,就算仕途不利,最起码自己的文化知识还是要提高的,隐居不仕的如陶渊明,水镜先生,司马承祯等人。

当然学习到文化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是最好的,可以一酬平生之志,正如李白诗句里说的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如果有展示才华的机会,能够一展平生所学,为国所用,当然是十分好的。这就是个人理想的实现。

当然,孔子曾说“道不行,乖桴浮于海。此语出自《论语·公冶长》,全文是:“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意思是,孔子说:“大道如果不能推行于天下,乘坐着竹筏子到东海去游荡,因该子路能跟随我吧?”子路听说这件事,很喜悦。

也就是说孔子的思想就是得到任用就担任官职,为国为民做事,如果得不到官职,就隐居,比如说乘稃游于海,就是一种隐居的方式。孔子一辈子都在周游列国,可是他的治国思想并没有在当时被列国国君所接纳,孔子晚年回到家乡鲁国,专心整理古代典籍《诗经》《春秋》等,晚年的孔子没有担任政务,应该属于一种隐居的状态吧。最起码是闲居的状态。

董遇后来成为了一个对于《道德经》很有研究心得的大儒,并为《道德经》做了注解,而且对于《春秋左传》有一定独到的见解。

这里我还要补充说明一下:董遇能够好学,并且还有一个主要的地方~就是:他的哥哥嘲笑他,但是他却不为所动,也就是人家嘲笑他,他却如如不动,不辩解,也不因为别人嘲笑而改变自己的志向,这就是董遇的高人之处。

碰到一般的人可能都会去争辩,但是董遇没有,继续好学不倦,这就是他的值得推崇的地方,十分的不容易。所谓,胜不骄 败不馁,不为别人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初心。其实,这也是不忘初心的一个表现。

任别人怎么说,董遇始终保持自己的本质。

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董遇的故事说明第一要抓紧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少年不知勤学早,阶前梧叶已秋声。求学需要早,而且要耐得住寂寞,比如董遇读书的时候就默默无闻,潜心治学。

(图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 董遇的故事

    这里是关于东汉人董遇的小故事。 从中折射出一点人生的道理,所以分享给大家。 董遇是东汉末年人,当时的学者。 汉献帝...

  • 鹤神

    太岁部下的凶神之一,鹤神所到之处会有灾殃。《董永遇仙》故事中董永与织女成婚,生下董仲舒,董仲舒吃了母亲给的仙米,身...

  • 站起来吧,董小姐

    董小姐。 不是造空调的董小姐,也不是民谣歌曲里的董小姐。 董小姐是一个有故事的女同学。 一 董小姐的故事,要从...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个汉语成语,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

  • 功德故事 |剩下的这八小时,你打算怎么做?

    今天,功德君要给大家讲讲,三国时期董遇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你一定会懂得很多道理的~请静下心好好听功德君讲咯! 阅...

  • 董遇读书用“三余”

    董遇的父母在他幼小的时候双亡,他和哥哥只好靠亲人。他们每天工作,赚钱。董遇也经常读书,他不管怎么样都认真读书。有人...

  • 读书,总是孤独人的孤独事

    三国时候有个董遇,学问很好,人家找他拜师。他说回去读书吧,读一百遍。来者说,想读书,就是没时间。董遇说:时间不够?...

  • 班主任私董会火爆来袭:破茧,遇见更好的自己!

    私董会?! 你见过学校的私董会吗? 接下来,请走进东明校区小学部的班主任私董会——破茧,遇...

  • 遇见,偏爱

    我们之间的故事,会有后续还是结局? 就像董卿所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

  • 三余读书

    看到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三国时候有个董遇,学问很好,人家找他拜师。他说回去读书吧,读一百遍。 来者说,想读书,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董遇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rg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