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教育
生活即教育:孩子,不是面子。

生活即教育:孩子,不是面子。

作者: 女性成长教练Melody曾婷 | 来源:发表于2018-12-05 15:35 被阅读1次

      上周末,带女儿笑笑参加公益的演讲俱乐部活动。

       流程开始时,是惯常自我介绍环节,很简单,只需要几句话。

      我微笑地看着笑笑登场了。

      什么?她竟然在台上卡壳了,手扯着一角,眼神有点慌乱,紧张地深呼吸。

     时间静止了两秒钟,在主持人的提示下,她才说出名字和二年级的小学生身份,就没有其他方面的介绍了。

     台下的我坐不住了,心想暑假才上的演讲班,自我介绍环节已经可以熟练地讲出兴趣、爱好、特点,还有精彩的举例,这会表现地也太小儿科了。

    虽说我不是演讲大咖,但也是身经百战的爱好者,在家经常和孩子模拟演练。

    再说,我们之前也参加过很多次儿童演讲俱乐部的观摩,其他小朋友的水准,那都是杠杠的。她也是见识过的。

     虽然我知道那么多大道理,也会讲给其他家长,对成长要耐心,但笑笑的表现真的让我大跌眼镜,本能反应是混乱的,想急着问,演讲水平退步这么大?这么胆小,不像那个在家里滔滔不绝的你啊?

      内心戏了几秒钟,回到现实中,看着台上另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也是因为紧张,只说了名字,就走下台。

    我内心很平静,独白是“人家可能是第一次来,站在舞台上就很棒,给她时间,下次一定可以发挥地更好。”

    瞧瞧,充满理智、平和、智慧的话语啊,和评判自己女儿的焦躁情绪判若两人。

    孩子们已经进入了热身活动的环节,这是需要脑力和团队合作完成的,叫做“取花生”,需要从矿泉水里,每人依次取出用绳子丢进去的花生,瓶子不可以碰倒。

    大家从刚开始一拥而上,到集体想策略,还是刚才一年级的小妹妹想到主意“我们可以排好高低顺序,这样就不会撞车了。“

    这么精彩的主意,我暗想“给孩子时间,她可以融入环境,独立的思考能力都可以展示出来的。”

    这评价,是给别人家的孩子的,我暗自观察刚才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是多么急不可待。

    再往深入想一想,我焦虑和急躁的,到底是什么?

    是觉得一个如此简单的环节,都不能好好表现?

    还是急于向众人展示,女儿是很优秀的,很棒的,落落大方的。

    这是我心中的”完美预设“吗?这却不是真实的她。

     理论中,我知道要接纳“真实的孩子”,我以为我对孩子没有超标的“预设”, 可是实际上,我还是有的。没有达到,我自己就坐不住了。

     如果她没有做到,我是否接受?还是该指责她,下次你要大胆点?

     还是担心未来她在集体环境面前,都会这样忸怩,不敢表达自己?

    我会告诉家长们,千万不要陷入“滑坡效应”,就是看到孩子的缺点,不要放大,焦虑到10年以后好像他还是这个老样子,要用成长的思维去看他。

    我这次也属于是“滑坡效应”吧。

     活动进入了下一个充满思辨的环节,如果你答错题,老师罚写你一百遍,你的反应是什么?怎么解决?

    这个环节一下子让孩子们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观点。 她们的思辨能力让我们惊喜,比如一年级小妹妹说,“我和好好和老师沟通,会改错,但希望不要那么多遍。

    笑笑是从惩罚的后果推理的,“假如我今晚熬夜写完了,第二天一定没有精神,影响听课的效率。这样反而起到反作用。”

    大家没有任何的紧张、害羞情绪,在一个开放的问题里,尽情发挥自己的思考力。

    我听到笑笑的回答,觉得她的推理挺有逻辑,也看到她再无任何紧张的反应,积极参与。

    活动尾声时,一年级小妹妹的妈妈有段话让我难忘,她说“这次活动,没有提前准备,孩子之前没有经验,可以在家提前和她演练一下,也许她上台就会有备而来。”

     她从头至尾没有指责孩子,问你怎么不能介绍自己,是耐心地观摩孩子一点点融入环境,发挥越来越自如的。有定力、有智慧的反思和总结。

    活动结束后,我问笑笑,“自我介绍的环节,你在暑假和老师学习过,讲的很好,这次这么紧张呢?”

    这时候我已经平息焦躁, 问的也很平静。

    她告诉我,“这些人是第一次见,陌生人,所以紧张。而在暑假班里,和小朋友们、老师们都很熟悉了。”

     她的逻辑很清晰,我一下释然了,“在陌生的环境里,开始紧张不是很正常的吗?今年在北京,我也带她参加活动和社交的时间也少。”

    如果说生活即教育,我觉得是先教育了自己。

    遇到考验的时候,自己的不淡定、放大后果,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冒出来。

    每次有家长咨询,孩子为什么在课外班里融入慢,胆子小,不敢发言。我会建议家长观察一段时间,先不要着急判断。

     在课堂中,很多第一次看似紧张的小朋友,其实是在用自己的眼睛、头脑来观察环境。他们不会一上来就表现夺目,侃侃而谈。

     在确认了这个环境是安全的,友好的,他们会轻松下来,会正常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会给老师很多惊喜。

     我反而会对家长说,“恭喜你,你的孩子非常有主张,有观察力。可能他不像有的小朋友一样,立马在新环境如鱼得水,表达自我;

     但他会慢慢适应环境,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往往是我们太着急对比,看到别的孩子,或者头脑中预设的孩子,觉得这样不行。”

     不同的角色里,我对其他孩子很包容,有时对自己孩子很苛刻呢。

     还好,有了自我观察,三分钟后,我们还是欢乐的玩耍;我也会包容偶尔焦躁的自己。

     我小时候,不比她还紧张吗? 经常躲在家长身后,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据说有的长辈还发表过忧虑,这孩子长大以后怎么办呀。

    不还是正常地长大,学会沟通,在生活的坑坑洼洼地顽皮地往前走。

     理论纵然有道理,生活才是硬道理。

     在真实的生活里,接纳孩子和自己,胜过多少大道理。

    作者:Melody曾婷,微信公众号:女性成长思维。

    时代看似发达,依然暗藏很多禁锢幸福的文化残留、思维模式。

    认识和找到自我,开启女性成长思维,是中国文化语境下,女性的必经觉醒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即教育:孩子,不是面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hw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