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还在埋头单干?懂方法的创业者已经从「在行」获益了!

还在埋头单干?懂方法的创业者已经从「在行」获益了!

作者: 立夏尝鲜 | 来源:发表于2016-04-15 23:12 被阅读0次

    本文作者夏永峰,『异业邦』联合创始人,『在行』行家,是拥有10余年经验的资深市场人,2015年创建了企业合作对接平台——异业邦。

    开篇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创业故事

    这是我在一个微信公众号里看到的

    我曾经跟着一位创新教练创业,做互联网创新培训。有一天他问我,你觉得我们的课为什么这么火?我想了想说,应该是我们提供了一个企业中高管的交流平台吧,可以让大家聚在一起头脑风暴,就像私董会,而且还有企业转型的具体思路。

    他说,不是。

    我们之所以这么火,是因为传统企业太惧怕互联网了。互联网就像狼,传统企业就像羊,事关生死,不学不行。其实是一种恐惧,在内心深处的焦虑,促使他们来上课。

    没错,“让他们感到失去机会的恐惧”,这就是最高明的生意经。人们确实是为了种种“可能性”而奔波。而最终提供这种可能性的人,获利。

    虽然这是互联网思维刚刚兴起时出现的一种现象,但不可否认,那种让人产生失去机会的恐惧,却是深处这个大的环境下,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深有体会的。

    而『在行』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我除了是『在行』平台上一个普通用户以外,我还是一个创业者。我觉得创业者好像都有一个特质,就是乐于学习。而无论是创业,还是自我成就,埋头努力是不够的,也需要抬头望望窗外之事。良好的方法论,能让你披荆斩棘,走得更远。

    图为果壳网CEO、『在行』创始人姬晓华

    『在行』上汇集了非常多来自于互联网行业的高手,各个领域应有尽有。行家在与学员进行沟通的同时,其实是一个互通有无的过程,相互学习彼此成长。这可以说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红利。

    刚刚过去的2015年,用“血雨腥风”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合并潮、兼并风,太多公司涌现,也有很多公司相继死掉。相互的厮杀,已经成为整个市场最不理智的做法。恶劣的市场环境决定了企业要实现发展,跨界互联才是王道。因此,我在『在行』上的话题也一直是围绕“跨界合作”来进行的。

    那今天,我们不聊方法论,我就把我接触这个行业的几点感受分享给大家。

    2015年2月,一个专注于品牌跨界的平台——『异业邦』诞生。老实说,它不是一个很新鲜的事物,但将这块从市场营销中单独出来,专门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去运作,我们却是第一家。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儿?是因为,真真切切的异业合作需求确实存在,而且还很旺盛。截止到2015年年底,『异业邦』平台上的品牌已突破四万家,有近三成的用户是总监级别以上的,达成合作的品牌上千家。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对于一个初创品牌也好,大型公司也罢,都需要在异业合作这一块,有一个发力点。Uber用跨界合作强势进入中国市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2015年12月26号,『在行』携手Uber也玩儿了一把跨界:北京地区用户搭乘Uber出行即可获得在行新用户300元约见券,而呼叫高级轿车UberBLACK的用户更有机会获得神秘大咖同行指点。所谓“行家指路,优人一步”。

    大小企业的跨界认知大相径庭

    跨界合作可大可小,可简单可复杂,但是这一步一定要走。

    干我们这一行的,每天都会接触很多品牌,会见很多企业的负责人,我们去聊需求、做对接,包括后期的复盘等等,其实这个过程是很耗费时间跟精力的。原因就是很多人真切的意识到了跨界合作是不可逆之势,而且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但真正做起来,整个的推进其实并不容易。

    原本,我们的平台定位其实是针对中小型企业或品牌,当然他们的异业需求是很旺盛的,至少在平台自然增长这方面,一个简单的互相发券、联名做H5就是一次异业合作。但是,像欧莱雅、万科、光大银行、RIO等相对强势的一些品牌,他们的异业需求并不比一些小品牌弱。与很多品牌注重KPI不同,这些相对强势的品牌反倒在异业需求方面的认知度更高,更容易拿出一些资源来推进和其他品牌的合作,这个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跨界合作是一种更加偏重品牌推广层面上的操作手法,它带来的效果很难用精准的数字去衡量。如果非要有个比较,我认为倒是可以拿企业的广告投放或者用在地推方面的投入做参考去比较。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说,其实跨界合作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打破行业壁垒,让合作开放共赢

    一个品牌,除了要强化现有体系的竞争力,把品牌自身的基本功打扎实;积极利用互联网工具来改善业务流程以外,还要通过把握品牌的非竞争性、消费群体的一致性、用户体验上的互补性、品牌理念的一致性来进行跨界。

    以往的跨界合作,都是点对点,而在互联网时代下,跨界合作可以在有限的时间中快速达成,实现由点到面的化学反应。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其存在的价值也是期待能够让各种品牌不再受限于地域或者人的因素,而是依托平台,进而产生规模化效应。

    跨界合作催生无限可能

    跨界合作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要创造一种新的玩法。

    我们在接触品牌方的过程中,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你们平台有多少快消品行业的品牌?”抑或,“你们平台上有做生鲜行业的品牌吗,我们想找它合作”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在提供平台上这些数据的同时,其实也面临着一个问题:

    品牌方在找合作的时候,会理所当然的将竞品列入黑名单,但又不太想要有很大的跨越和突破,这其实很尴尬。一方面,竞品在成为对手的同时,未必就没有合作的空间,很多个细小的点通过互补,是可以产生共赢的;另一方面,品牌方在寻找跨界合作伙伴的同时,只要把握住双方的目标群体、品牌调性等基本因素,完全可以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跨界合作的盛行,使传统和新兴产业之间的融合形成了新的价值链、服务模式甚至新的业态,这一点在老百姓看病方面最为突出。以前,大家在医院等几个小时排队挂号觉得很正常,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大家更加重视时间的价值。老百姓通过手机直接线上预约,省去了很多时间成本。通过互联网和医院的跨界合作,整合医疗资源,科学调配医疗信息,让患者看病更加便捷。

    既然是跨界合作,共享的资源可以有很多,客户资源、渠道资源、传播资源等等。无论是文化产业、餐饮娱乐业还是房地产等其他行业,都可以通过跨界合作,来共享资源,从而实现集群式打造多品牌的效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还在埋头单干?懂方法的创业者已经从「在行」获益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in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