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写了一篇《学习的优先性》,但是根本没有知行合一,学习根本排不到第一位。至于原因,我几乎都知道(这也是记录的好处)。我按照影响进行排序。
第一,喜欢社交不喜欢独处。
这是最可怕的一点,因为这里是基因所在,从人的本性来看,人是社交动物。独自学习就是艰难。
这里分为两点:一是现实中,热衷于与朋友玩乐,从而使大块的时间没有学习。二是在手机上,热衷于和喜欢的人聊天并期待回应,经常点进简书看评论,不知不觉没了很多时间。
解决方法:①在学校学习因为同学一起学,就更容易。就像背书,如果周围有同学声音太大会影响我,但是我目光所至如果一个同学也看不到,那也不行。和同学一起学,一群人一起进步,是解决办法。
②完全克服不行,减少次数。每天固定时间打开。要记住看一百遍他的微信不一定回你,但是看一百遍书一定能记住知识点。只聊天不学习,就是浪费时间。
第二,单纯的懒惰。
太饿了,太冷了,太困了,游戏太好玩了,视频太好看了,书太无聊了。这个影响也很大。
解决办法:知道自己达成目标后的开心,对目标的坚定,也觉得自己没有退路,破釜沉舟。
第三,多愁善感。
我觉得这三点几乎并列,这一点也太重要了!之前看《典籍里的中国》诗经那节蒙曼老师说中国人自古多愁善感,看到一个景物都可以想到对应的人或物。我也是如此,生活中的美好与感动可太多了,如果每天去关注,去记录,但时间自然就没了。
解决办法:完全克服不可能,人不是机器。每天适当的任务,不要太难,完成任务后给自己发泄情绪的出口。
第四,太强调产出,从而放弃。
背一小时单词感觉没有收获,背的时候也枯燥。看一个精彩的视频会马上有反馈,像嗑瓜子一样。于是放弃学习,选择反馈更强的内容。
解决办法:知道自己有这种心理状态,即使学习反馈低,也要坚持坚持,毕竟长期学习才能进步。
总结:
踏实学习不容易,大家都是如此,情绪丰富,吃不了孤独的苦,但是如果做到了就很牛。
我一直觉得自己天赋异禀,能成大器。只是有时候容易想复杂,坚持进步,静待花开。
寒假以来确实自我分析了不少,懂事了不少。希望从明天开始,一篇日记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做了哪些开心的事情,有了哪些奇奇怪怪的想法,而是单纯在学习时间上有所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