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点
1. 我们是如何对事物进行分类的?仅凭定义就够了吗?
2. 类别会有优先性吗?即人们更倾向于关注哪种水平的分类。
3. 不同类别的信息是如何存储在我们大脑中的?
思维导图
1. 个人学习心得总结的知识点结构,非绝对正确,欢迎指正!
2. 仅供个人学习交流,未经允许请勿商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菜头粿子园。
3. Process On 绘制,共分为三部分,文末附录免费分享全图。
4. 如需在线编辑,点击以下网址进行克隆(电脑端)。
Part 1 概念图:点击这里
Part 2 分类:点击这里
Part 3 知识:点击这里
延伸思考
理论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品牌营销和职场生活,拓展接下来可思考、研究的方向和角度。
1. 品牌定位也是主动引导用户对产品进行分类的过程。
用户是如何判定一个品牌是属于哪种含义的?
新技术往往容易让用户迷惑其含义,自创新词或者效果并不理想,可以考虑类比,获取该类别的通用信息来提升用户的理解度。
范例理论说明在一个行业里,人们最先会想到的是最具代表的品牌,新产品应该明确自己的差异性优势在哪里。
2. 品牌价值的塑造需要从“实到虚”。
品牌定位是个方向,但对于用户还是会比较抽象,感知度不够强。
品牌价值的塑造就是将定位落实到可感知的层面。
结合分类的理论,或者有个新的思路——寻找用户对抽象词相联接的具体场景,并将其氛围、情绪、解读转移到品牌上。
3. 职场沟通减少太多理论或空话。
大部分时候对“基本水平的类别”更好理解——信息量更大。
纯理论或比较高层级的类别,对于听者来说能获取的直接信息较少,说太多,容易变成在“抛书包”,让人昏昏欲睡。
但这不是绝对哪个层级最好,结合“抽象阶梯”理论,不同层级的信息不要停留太久,要相互配合。
4. 不要被定义限制了创新空间。
每一个类别下的事物都并非与定义完全一致,都有各自特点。
如果严格按意义来判定事物,就会太过教条化,例如只纠结在汽车的定义上,可能就不会发现可拓展的新功能。可以结合“第一性原理”来思考。
附录
请用电脑端打开,避免手机APP压缩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