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同学肖肖婚后生活在上海,是一名家庭主妇,用她的话说,生了娃以后就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了。
她也曾想,等娃上了幼儿园再去找份工作。但是这半年来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上海的升学压力实在太大。” 她和一众宝妈混迹的贴吧、论坛、微信群里关于幼升小的经历,看得她目瞪口呆。 其他家长分享的经验里面,恨不得孩子一出生就要定好教育计划,上多少个班、学多少课、掌握哪些技能...... 跟做攻略似的,满满当当一整个屏幕。
肖肖说,有个上海本地家长,告诉大家,自己当年上过的小学是“十里挑一”,现在的录取率不到百分之三。还有的,幼儿园小朋友周末上2-3个班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大班甚至开始学小学2年级的内容了。 有些幼儿园和小学会更青睐有全职太太的家庭,暗示妈妈在家陪读。
想来也是,在魔都,小升初、初升高根本就不亚于一场战役。要经过数年的筹备、实战和总结。
在秀洲区,认识好几个因为户口不在上海不能参加中考而转战嘉兴买房落户的家庭。这些孩子往往有不少才艺,都说小升初的时候,一摞奖状证书搬到面试老师面前,也就是随意翻两下。这里面可是6年多的风雨兼程、勤学苦练啊! 但凡有能力去参加面试的,哪个不是搬着“一摞”去的 ?
都说现在的孩子很可怜,被学业压弯了腰,其实做老母亲的也不容易,被压抑的提早更年期了好哇!
02
最近有一个韩剧 《 天空之城》很火,据说打破了韩剧的收视记录。这部韩剧讲的是,韩国的某个高尚小区里的精英阶层,为了孩子能够高考获胜,挤进顶级医科大学,如何勾心斗角、挖空心思、攀比较量,强迫孩子学习,最后爆出一宗又一宗的丑闻,最后闹出人命,父母才幡然醒悟。
韩国社会的竞争尤甚于中国。 在有限的资源和社会拓展空间里面,精英家庭的孩子尚且要玩命学习,更何况普通家庭?当孩子们沦为考试机器后,只剩下灵魂的空壳。 那么,待他们长大成人以后,用什么去支撑他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真正有思想、可以独立思考且有创造力的人?
我们的孩子,小学阶段本来是一个拓展思维、接触社会、了解真实世界的黄金时期。
到了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基本价值观建立的最佳时机。
但是学校也好、现行的制度也好、还有父母的焦虑也好, 都如同如来佛祖都把孩子们一个个压在太行山下,动弹不得。
现在的我们甚至都不会问一下孩子:你未来的理想是什么?
我们只管眼前所选择的一切,对孩子“有用。”
我们不敢,不敢让娃不补习。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这一句,我们做家长的竟无力反驳。
聪明的父母总是善于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斯宾塞
我认识的家长里面,有真正爱孩子、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注重教育又舍得投资 (不仅仅是钱,更重要的是时间和精力),家长会舍得花时间去研究孩子的心理,教育的理念,方法,最后结合实际去实施。这些都是家长花费大量时间甚至付费买课程、 去学习和研究的。 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学得轻松快乐效果好,真的是下了大工夫研究孩子的学习与成长规律。
然后实施的时候还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比如攀比,比如焦虑,比如乱发脾气),还要自己先学(想要教出三分自己得有十分啊!)
所以经过这样的家教调教出来的孩子可以把学习当作乐趣,比较轻松获得成就感,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 想绕开陷阱,只有用丰富的教育背景知识做靠山。
教育孩子从来不是轻松的事。
咱“没有金刚钻,不揽那瓷器活”。
03
为人父母,我们难免对孩子有所期待。
我们理想中的教育,谁不希望自己浇灌的花朵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呢?
能力一:自我认知能力
能力二: 自控力
能力三: 思辨力
能力四: 创造性思维
能力五: 社交能力
能力六 : 社区关怀与国际视野
这些,也是能够区别于人工智能,赢在未来的利器。
在一味追求分数之前,在孩子叛逆期到来之前,我们抓紧时间多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储备,至少,未来成了学霸还是学渣,咱们得有一双火眼金睛,透过现象看本质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