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化自信,居然蕴含着如此干货

文化自信,居然蕴含着如此干货

作者: 唯生物 | 来源:发表于2018-01-15 13:47 被阅读0次
    文化自信,居然蕴含着如此干货

    古人把读书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以10年为一个时间跨度:

    读书的第一个10年:5岁到15岁。这个阶段被称之为“诵读”阶段。读书的主要任务就是去诵读,去背诵,背下来就完事儿。在这个阶段,是不要求你理解的。这与我们现在的观念有很大区别,现在我们非常强调读一本书就一定要理解它,其实在这个阶段理解是很难的。所有的经典每读一次理解都不同,所以让这个阶段的孩子说出《论语》是怎么回事,很难,所以背下来就行。我们所知道的康熙、乾隆,这些皇子在这个阶段四书五经都是要求倒背如流的。

    读书的第二个10年:15岁到25岁。这个阶段被称之为“学贯”阶段。读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学会贯通。学文的要学学理科的逻辑,学理的也要读读文科的经典,要知道文科和理科之间的联系。这个阶段,开始关注你能否将有价值的东西关联起来,能否很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去。这个阶段,有点像我们的本科到硕士阶段,开始关注知识之间的交叉和应用。

    读书的第三个10年:25岁到35岁。这个阶段被称之为“涉猎”阶段。这个阶段,古人要求你读书一定要读不是你专业的书,什么书都要读。这与我们现在的观念又有很大区别,现在在这个时间段,我们提倡的职业化、专业化,并不要求你涉猎的领域有多广。

    对于读书,古人如是说。前两个阶段,比较好理解,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诵读+学贯+理解,成为一个读书人,成为一个被社会需要人。但常常不能理解的是最后一个阶段,为何到了25岁到35岁,古人要求以“涉猎”的方式去读书呢?最近听了马未都的一个讲座,有些启发。

    马未都不仅是大师级收藏家,还是宣扬民族文化的践行者。他说:“我之所以对陶瓷非常的熟知,是因为我把《中国陶瓷史》当做我最重要的陶瓷理论去读。那本书上永远不标价钱,不是说这个东西价值连城多少钱多少钱,从来没有这样一句话,那是我们所有的学者对我们先贤创造的文化的一种尊重,写上钱就不尊重了。所以你们看我在所有的电视节目中绝对不去谈这个东西值多少钱,钱对我们没有价值,只有文化对我们民族是有价值的。”

    听到这,突然有些顿悟,古人要求25岁到35岁的“涉猎”,是不是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古人认为,读书人在社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需以身作则,以读书的方式去认同文化、传承文化。所以,要求你读不是你专业的书,什么书都要读。

    回到历史,再想想古人为什么这么强调。虽然中华民族历经了无数次的内讧和外侵,可文化从来没有因为战争而中断过,这与古人对读书的态度应该是有很大关系的。因为这种读书的态度,我们承认民族文化,从而传承民族精神,使得香火不断。

    文化自信,居然蕴含着如此干货

    而读书这件事,这些年为何又变得如此淡然呢?其实这也是被逼的,因为战争太残酷。近代的战争史,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被狠狠教训的历史。我们开始信俸“实用主义”。因为贫穷意味着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那些生活在海洋型国家的人类,侵略是与身俱来的。

    非常庆幸,近几十年的中国,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发展经济的主线从未变过。从改革开放、加入WTO,到科学发展观、中国工业4.0,甚至到十九大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腐等等,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国富民强的策略从未变,我想短时间也不会变。

    现在我们已有足够的实力来保护自己,所以十九大特别提出了“文化自信”。如何贯彻“文化自信”,首先得“文化认同”。所以,不要再纠结读书有什么用了,这是国策,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不要再纠结读什么样的书了,从一本小黄书开始,也未尝不可。

    半个月的越南之行,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此文,为记录,也为感谢。感谢在越南拼搏的华人同胞,让我们感受到了民族文化中的真挚、温暖、团结和力量。虽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自信,居然蕴含着如此干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or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