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网:差不多一周前,清华大学、上海科技政策所、领英联合发布了一份《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从人才的角度入手,结合近五年的劳动力就业数据和领英人才大数据库的人才样本,对长三角地区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的就业现状、行业分布、人才特征和流动特点等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洞察。
这里所说的“长三角”,是据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
长三角整体人才情况
图片来源丨界面新闻首先要介绍一下报告的相关背景:课题组从长三角地区人才数据库中抽取49.5万名高水平人才,并从高水平人才样本中抽选11.8 万名数字人才,分析人才就业现状、行业分布和流动特点等。报告中“高水平人才”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数字人才”指具备信息和通信技术专业技能和补充技能的人才。
从高水平人才占比来看,长三角地区的行业可分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业、制造业,人才占比在15%至20%之间;第二梯队包括公司服务、消费品、金融、医疗、教育、 媒体通讯,人才占比均高于4%、低于10%;第三梯队包括零售、旅游度假、娱乐、交通物流、能源矿产、房地产、设计、建筑、非营利、法律、保健等,人才占比接近或低于2%, 是长三角地区人才相对弱势的行业。
这里我们也要再介绍一个背景,这件事儿其实在之前的拼多多上市相关的推文中我们又提到过,就是当下中国本科学历占比全国人口的比例,是很惊人的一个数值,仅有4%~5%。当然了,我们要客观看待这个数字,这具有非常强的时代原因。对我们真正有价值的数值,其实应该是20~40岁之间的人口,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比值,毕竟这些人才是流动人口的主体。
所以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通信技术业、制造业高水平人才占比能够达到五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足以见长三角地区在该行业的领先水平。但与此同时,包括金融、医疗、教育、媒体等在内的众多关键性行业,即使是长三角,其人才占比指数也还有非常远的路要走,这就更不要说中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
但同样,逆向思维来看,这些领域,恰恰也是接下来有意在长三角地区创业和就业的有志青年们,非常值得优先考虑的潜力方向。
国内人才流动篇
关于长三角地区的人才流动情况,整体来看,长三角地区对于国际及港澳台和国内其他地区的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都存在较强的吸引力,其中上海、杭州和苏州的综合吸引力最强。
不过现阶段的中国任一城市或城市圈妄谈“国际人才吸引力”,事实上还为时尚早。由于原本的案例样本就不足,所以最终得出的结果可参考性也相对较弱。本文重点关注长三角地区之于国内人才和区域内人才的吸引力情况。
从国内人才流动的维度来看,长三角地区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流出的主要目的地和流入的主要来源地基本一致,前五大城市分别为:北京、深圳、广州、武汉、成都。
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对国内(长三角地区以外)高水平人才存在吸引力,人才流入/流出比为1.06。其中吸引力最强的城市是上海,人才流入/流出比达到1.41,其次为杭州,其他的7个城市都在向国内其他地区流失人才,且浙江金华和安徽合肥的流出程度最严重。
但是我这里还是提醒大家辩证看到这个报告中给出结果,因为数据来源主要是猎聘,受众范围上相对仍较窄,无法和智联、前程此类的综合性招聘网站数据相比。
比如在该报告的“国际及港澳台人才流动的维度”中,表现最突出的城市是浙江省的金华市和江苏省的常州市。这显然和我们实际了解的情况,存在出入。
长三角内人才流动篇
从长三角地区内各城市之间人才流动的维度来看,对高水平人才吸引力最高的城市是上海,其次是金华。南京和合肥的人才流入/流出比最低,人才流失比重较高。
对长三角地区内数字人才吸引力最高的城市是杭州,数字人才流入/流出比达到1.68,另一个数字人才净流入的城市是苏州,其他城市均处于数字人才净流出状态。南京、合肥和常州的数字人才流入/流出比较低,流失比重较高。
按照课题组给出的解析是:从人才职位等级流动的维度来看,杭州市充当着人才中转站的作用,引入国际及港澳台的优秀人才,并将自身的优秀人才输出到国内其他地区;南京市主要承担输送初级人才的重任,但比较缺乏人才进一步成长的环境;苏州市在国际及港澳台流动人才、国内流动人才和长三角区域内流动人才这三类流动人才的职位等级分布上都比较均衡。上海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其他地区的人才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杭州由于阿里巴巴及其生态企业的存在,在数字人才领域优势明显,这点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南京则是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科教双中心之一(另一为上海),由于当地高校质量整体很高,所以本地并不能将之完全消化(国内城市中武汉情况相近),所以体现在数据上势必会出现高水平人才(高校毕业生)流出更高的情况。
重点再多聊江苏两句
课题组还挑选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分析这4个城市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的就业现状。
这4个城市,在信息和通信技术业、制造业都具有较高的数字化程度。在制造业,苏州人才的数字化程度最高,南京次之,常州最低。南京在医疗行业具有较高的数字化程度,苏州在消费品和媒体通讯行业中数字化程度较高。
高水平人才从国际及港澳台大学、长三角地区大学毕业的比例,苏州最高,分别达19.5%及42.8%;体现出苏州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吸引力。
所以通篇报告看下来,南京和苏州一个根本性的差别,还是在企业,尤其是优质民营企业上的体量差距。优质的民营企业,由于其体制的灵活性和在市场上的竞争性,可以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挑战性和想象性,收入水平也明显会高上一阶,成为在城市人才流动中的一大法宝利器。
老牌的一线城市之所以即使在某一领域稍逊色,但依旧不影响其整体人才吸引力的根源,就在于在改革开放至今的几十年里,累计了一大批优质企业资源。只要这些优质的企业资源在,人才的选择就始终会深受其影响。
注:本文综合参考中国日报、中国江苏网、界面新闻等多方素材,深表谢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