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之间交换了不等价的玩具,但是两个孩子都很满意,作为家长怎么处理好?
中学有一篇课文叫《羚羊木雕》,我想那应该是答案。
羚羊木雕
天上下着雪。我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去万方家的路上。雪花在路灯前飞舞,路灯在雪花中发出昏暗的光。我和万方家只隔一百多米,可是我却走了好久好久。白天我们还在这里举行百米赛跑,那时候,这条路显得又平又直,下雪了,我一个人慢慢地走着,脚下发出吱吱的声响……吃过晚饭,我趴在桌子上背诵今天课堂上刚刚讲过的杠杆原理。妈妈坐在沙发上织毛衣。我常常抬起头来望着窗外飞舞的雪花——我们这里已经很少下这样大的雪了。真带劲!明天可以打雪仗啰!
妈妈走了过来,轻轻地把窗帘拉上。
另一间屋子里,爸爸和奶奶正在看电视。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传了过来,又是京戏!我用双手把耳朵堵上。妈妈走了出去,电视机的声音变小了。妈妈又重新走到我的身边,慈爱地把我的手从耳朵上拿了下来。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她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艺术品。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角上。我的心咚咚跳了起来,因为我已经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方了。
“你不是说送给我了么?”我喃喃地说。
“当然是送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好像是发现了什么秘密,两眼紧紧地盯着我。事情严重了。
“我把它收起来了。”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会撒了谎。
“收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一点也不放松。
我只好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的眼睛。
“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起来,“我决不允许!”
“没有……妈……我送给别人了。”我都快哭了,连忙解释着。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用手摇着我的肩膀。
“送给万方了。”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他坐在那里听妈妈讲完了事情的过程,并没有发火。他点着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孩子之间怎么能自作主张地把家里东西送给别人呢!这是不对的,不信的话,你明天问问老师……把这样珍贵的东西送人,他也会反对的……呢?”
“可……这是我的东西呀!”
“是,这是爸爸妈妈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送给别人呀!”
我没有理由了。爸爸说的话总是让人找不出毛病在哪儿。我知道,那黑色的羚羊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纪念品,是爸爸非常喜欢的东西。可是,当我想到我要去向我的好朋友要回它的时候,我的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方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呀!
万方从开始上小学就和我在一起。他学习很好,还特别喜欢帮助人。有力气,可以在单杠上一连做十个引体向上。他可从来不欺负别人。
那一天上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就是那种海蓝色的,袖子和裤脚上都缀着三条白边儿的那种。可是在我们闹着玩的时候,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个长长的口子。我坐在地上使劲地哭。因为我特别怕妈妈骂我。万方也不玩了,他坐在我的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他把自己的裤子脱下来对我说:“咱俩换了吧,我妈是裁缝,她能把裤子补得看不出破绽来。”我当时,居然相信了他的话,就把裤子和他换了。后来我才知道,为了那条裤子,他妈妈让她对着墙站了半个钟头。
我要把裤子换过来。他却说:“反正我已经罚完站了,要是换回来,你还得挨说,就这样吧!”
那天,万方到我家来玩。我见他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连想都没想就送给了他:“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他也挺激动,还把一柄心爱的小刀送给我……想到这儿,我哭了。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他小声说:“算了吧,下次记住就行啦,孩子们也要讲个信用……送给别人的东西怎么好意思再要回来呢!”
妈妈忍不住喊起来:“您总是惯着他,您知道那是多么贵重的东西呀!”
爸爸不说话,他只是默默地坐在沙发上,一个劲地抽烟。
这样,我的心里就更难过了。我已经不是小孩子啦,我都要上中学了。我默默地从抽屉里拿出万方送给我的小刀,飞快地跑出门去……
万方的家到了,我上了三楼,轻轻地敲了门。门开了,万方伸出头来,看见是我,一把把我拉进屋里去。
“万方……”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里走。
“你怎么啦?”万方焦急地问我。
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说:“你能不能把羚羊……换回去。”我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万方没有说话,他咬着嘴唇,两眼紧紧盯着我。我低下头不敢看他。我们就这样默默地站着。
好一会儿,万方说:“你怎么会这样呢?白天我们不是说得好好的吗?难道我们不是好朋友吗?”
我忍不住哭泣起来。万方的妈妈从里面走出来问我怎么回事。我说不出,只是一个劲儿掉眼泪。她又回头问万方。
万方说:“她要把送给我的东西要回去!”
万方的妈妈顺手给了万方屁股一巴掌:“小孩子之间怎么能换东西呢,快去把人家的东西拿来!”
万方站在那里没动。他妈妈又推了她一下,他才不情愿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万方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托着那只羚羊,他还为羚羊做了一个小玻璃框子,也一起拿了出来。他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要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他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我呆会儿说他!”
我把小刀和玻璃框子放到他妈妈的手里,正要和万方说话,他已经不见了。
我慢慢地从楼梯上走下来。外面的雪已经下得很大了,雪花落在羚羊的身上,又滑了下去。我突然觉得羚羊变得那么重,以至于我不得不用双手托着它。我在雪地里慢慢地走着,忽然,我听见后面传来万方的声音。我惊奇地回过头。万方气喘吁吁地跑到我的眼前,他既没有戴帽子,也没有穿棉衣。他把手里拿的玻璃罩子盖在我的羚羊上,又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拿着,没有礼物,咱俩也是好朋友!”
“你妈妈会说你的!”我看着他的眼睛。
“没事儿, 凡是爸爸妈妈送给我的东西,不管我给谁他们都没说的……明天打雪仗,来早点!”万方跑了,还不时地扬起手臂向我打招呼。渐渐的,他消失在雪花飞舞的世界里面了。
我哭了,我真的嚎啕大哭起来。雪花和泪水一起落在 玻璃罩上。我从来没有这样伤心过。
原文:看了课文还是没有答案那么就选择另外的方式
如果说是200与20之间的差距,但显然更佳需要担心的应该是今后碰上交换物相差几千,甚至上万的情况。文中的羚羊木雕,就是日常所担心的极端化体现。若真是贵重的玩具、物品,就不应该说这是孩子自己的所有物,而是要告诉他: "宝贝,这是家里的共同财产,你想要处置,必须经过爸爸妈妈的同意就像你心爱的挖机,若是爸笛妈妈想借用,也要经过你的同意,对吧。(这句话就能帮助孩子明确什么是自己的所有物,什么是家庭的,有了商量这个缓中,发生差价事件的概率就会小很多,且要注意语气,切忌喜欢将贵重物品随意称赠予孩子"而后又出尔反尔,追悔莫及。 )
判定物品价值的应该是父母,而不是孩子。这是交换前要做的努力,至于交换了之后,如果父母确实无法接受换物之后的损失,这个坏人也应该让父母去做(你之前并未做好相应的努力),应由父母出面去和对方父母沟通,再由对方父母宽慰对方的孩子,将礼物要回。当然态度要好,如果双方都是有素质的人,做到归还是不成问题的。其实还物品都是小事,大事是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在这过程中是否会受到伤害,这才是值得大人们警醒的问题。
其次应该有知识切入
学点经济学,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上文是技巧,下文涉及知识多点,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我们描述的案例无关感情或者伦理,所以我将尝试用经济学的理论进行解答。交换这件事能合情合理发生的前提在于,交换者拥有物品的所有权。在孩子看来,自己常玩的玩具是属于自己的,因此也能独立决定对玩具的处理方式:交换也好,不交换也好,都取决于自己的决定。在大人看来,孩子只拥有玩具的使用权,但并不具备所有权,自己才是真正的物主。矛盾就由此发生了。
我试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家长把孩子心爱的玩具送给别人,孩子不愿意,并嚎咽大哭;
家长要求孩子和别人分享玩具,孩子不肯,家长就很生气,甚至要求孩子强行分享;
孩子未经家长许可将贵重物品送给别人,家长很生气;
孩子去亲戚家玩了别人的东西,认为能玩就能决定如何处理,可能一时兴起就肆意损毁;
孩子之间交换玩具很开心,但大人觉得不划算,因此想要回来。这样的事不仅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在发生在很多社会现象之中,从而引起了经济学家的注意。1991年有个名叫科斯的经济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果产权不明晰,会导致外部不经济。所谓外部不经济,可以简单理解为某个主体行事的产出影响了别人,但是却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
在玩具的产权不明晰的情况下,孩子认为自己有使用权,也就有所有权,可以决定玩具的归属和去向。对孩子来说,获得玩具几乎是没有成本的,还能让自己获得玩新玩具的快乐;但是,孩子送出玩具的行为造成了家长的财产损失,从而是外部不经济的。如果明晰了玩具的产权,例如玩具属于家长(所有权) ,但可以借给孩子玩(使用权) ,那么孩子就知道在交换之前需要征求家长的意见。这就是著名的科斯定理。
假如,家长认为玩具确实属于孩子,没有产权不清晰的问题,那么该如何让孩子理解交换不划算呢?实际上,孩子交换玩具这一行为,恰好对应了人类早期经济行为中的以物易物。安徒生曾经写过一个名为《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的故事,讲一个老头子用自己的牛换了一只羊,又用羊换了一只鹅,再用鹅换了一只鸡,最后用鸡换了一袋烂苹果。从牛到烂苹果,每次以物易物似乎都亏了,老头子却很高兴。虽然在旁人看来,老头子的交易真的太亏了。现实中,人们也逐渐发现了以物易物的问题:并非每次都疑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能需要多次交换;交换物品是否等值,部分取决于主观愿等等。这些不便和烦扰,导致了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最初是贝壳,后来是金银等贵金属,并最终脱离了物品本身的价值,出现了由国家/机构信用做担保的货币。
成人知道自家孩子的玩具价值200元,而对方孩子的玩具价值20元,这种交换是不对等的,并非等价交换。从价格来说,对方孩子占了便宜。但是,孩子对于交易的概念还停留在人类早期交易行为的阶段-以物易物。
那么,如何让孩子理解自己吃亏了呢?那就有必要跟孩子解释物品的价值/价格。可以尝试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来进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家长可以明确产权:宝贝,这个玩具是爸爸妈妈出钱买的,分享给你玩,但你没有经过我们的允许,是不能送人的。如果交换玩,也需要玩一阵子,再交换回来。
介绍价值:宝贝,你的玩具,相当于对方的10个玩具呢!但是你交换以后,就少了9个玩具!所以这样直接对换,其实是不划算的。了解一点经济学原理,能让家长更好地带娃。
比如,那些破坏公共物品的熊孩子,显然没有意识到公共物品并不属于自己所有,因此也不能决定如何处理他;并且一旦被抓,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及惩罚。那些把别人家闹得一塌糊涂的孩子,显然也不知道自己根本无权未经许可去处理别人的东西。无论的翻看,还是玩耍,还是破坏,都没有权利;否则就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那些在家里搞破坏,霍霍妈妈的口红和瓶瓶罐罐,损毁或送出家里贵重物品的孩子,显然也没有意识到这些物品虽然摆在家里,但并不属于自己,自己应该去尊重物品的所有人。
当孩子还没有数学概念时,家长用规则来明晰产权;当孩子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时,家长可以引入关于交易的数量概念。在如何支配自己的钱方面,日常花销(消费)、攒钱(资产)和送人(赠子),可能都会带给孩子快乐,所以,如果孩子拥有玩具的所有权,又了解了这种交换不划算,但交换行为仍然能让他感到精神层面的快乐,家长也需要学会接受他的选择。
课文《羚羊雕木》背景故事
我(“我”指张之路)的短篇小说《羚羊木雕》写于1984年,发表在同年第10期的《东方少年》上面。作品发表时的名称叫做,《反悔》,选编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一课本第22课时被改名叫《羚羊木雕》。
有一天,一位在中学教语文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她正在教学生学习“我的课文”,我很惊讶!她说课文的署名就是我,又说说故事大概,我确信那就是我的文章《反悔》。我问清了这篇课文是选在初一语文的第一册上后,来到出版社。我对一位编辑说,听说我的文章被编在初一课本上,我想看看!他说他这里没有这个课本。我有些失望的看着他身背后的书柜,透过玻璃,我看见一本书的书脊上清楚的写着《九年制教育语文课本第一册》的字样!我请他让我看看。打开课本,果然看到了我的文章《羚羊木雕》和我的署名。我问这位编辑能不能给本书当纪念,他说没有书!然后把我的联系电话用铅笔写在台历上,说以后和我联系……我只好来到位于北京东单的课本门市部,买了一本“我的课本”,后来我那位当中学老师的朋友又送给我一本她用过的课本。于是,在我的书架上至今放这一新一旧的两本初一语文课本,留作纪念。
《羚羊木雕》被选编在中学课本里已经20多年了。想想第一届读过这篇作品的学生如今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了。再想想有多少学生曾经读过这篇文章,那何止是成千上万啊!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
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我已经在电影制片厂当编辑。可是十多年教师生涯中和同学们同事们的友情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在我的书架上摆着一个比我的手掌稍大一些的羚羊造型的木雕,黝黑的木质焕发着柔和的光泽。这个羚羊木雕线条简练而传神,腿长身短,显得矫健有力,两只犄角并不是写实的浑圆,而是写意的棱角分明,高高竖立在头的上方,神采飞扬。
这是一位教英语的姓李的老师送给我的礼物。有一天我到她的家里做客,看到这只木雕,我说好!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她把木雕放到我的桌上说,送给你吧!我很惊讶说,这怎么好呢?她说,有什么不好呢,喜欢就送给你吧!说完她转身走了,并不觉得送给了我什么珍贵的东西。我很感动。如果说我的写作有什么动机的话,这个羚羊木雕无疑是最初创作的诱因和灵感。
送给别人礼物是孩子们当然也是成人之间经常发生的事情,它是人们表达友情的一种方式。送给别人礼物后又把礼物要回来的事情也是有的,尤其在孩子们之间,大部分是因为彼此闹了别扭,要回礼物似乎表达了“绝交”的态度,对于“香三臭四”的孩子这是不足为奇的。当然这也是件挺没脸挺幼稚的事情!还有些时候就是我在文章里写到的——家长认为礼物的“价值”过高。孩子不懂事,然后让孩子要回来的。
我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送礼物的事情可以写成一篇小说,礼物就是眼前这只比较贵重的羚羊木雕。至于是不是告诉孩子要讲信用?是不是表现家长不理解孩子?以至于是不是批评家长重财轻义?说实话,在写作的时候还来不及想,要想的就是写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以及他们的矛盾心理!争取做到每个人的行为和语言站在他的角度上似乎都是和合理的。文章写得有意思了,意义可能就在其中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作者的立场是站在同情孩子一方的!
编入课本的时候,编者对文章作了比较大的改动,除了题目之外,首先改动的是主人公的性别,我的朋友万方原来是个男生,现在在课文里改称万芳,被称为“她”,这样一改,编者在书中也被理解为女生了。由于这样的改动,我和万芳在课文里的表现就不是那么准确和顺畅了。比如万芳和我换礼物的时候,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女孩子玩小藏刀让人感到稍稍有些别扭。课文中的另外一个细节就是我和万芳在体育课换裤子,虽然课文中已经删掉了“忽然,他把自己的裤子脱下来”这样的句子,把地点移到树底下,换好了拍拍屁股,还嘿嘿的笑,读起来还是让人有一种生硬的感觉!
我在网上看到的《羚羊木雕》的教案中有的称“我”是女作家,是不是受到课本中女生的暗示?
第二,删去了前面的五个小小的自然段落。在结尾的部分也作了较大的改动。文章原来的结尾是:
我慢慢地从楼梯上走下来。外面的雪已经下得很大了,雪花落在羚羊的身上,又滑了下去。我突然觉得羚羊变得那么重,以至于我不得不用双手托着它。我在雪地里慢慢地走着,忽然,我听见后面传来万方的声音。我惊奇地回过头。万方气喘吁吁地跑到我的眼前,他既没有戴帽子,也没有穿棉衣。他把手里拿的玻璃罩子盖在我的羚羊上,又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拿着,没有礼物,咱俩也是好朋友!”
“你妈妈会说你的!”我看着他的眼睛。
“没事儿,凡是爸爸妈妈送给我的东西,不管我给谁他们都没说的……”他十分爽朗地微笑着,露出那像白雪一样的牙齿。
“明天打雪仗,来早点!”万方跑了,还不时地扬起手臂向我打招呼。渐渐的,他消失在雪花飞舞的世界里面了。
我哭了,我真的嚎啕大哭起来。雪花和泪水一起落在玻璃罩上。我从来没有这样伤心过。
而改动后的结尾是: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最后加上的这句话,我以为有些直露了。
还有对于文章中几个不太重要的人物“台词”的改动,比如我的奶奶,万方的妈妈,她们在文章里只有一两句台词。正是这一两句台词被改变了,缩减了,使她们的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
比如“我”到万方家要羚羊木雕,万方妈妈知道后——原来文章中说:“你怎么能要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 ,“好好拿着,我呆会儿说他!”改动以后说“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好好拿着,我呆会儿揍他!”
再比如奶奶在原文是小声说:“算了吧,下次记住就行啦,孩子们也要讲个信用……送给别人的东西怎么好再要回来呢!”而在课文中却被简化为,“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对于这些改动,我理解课本编者的苦心和课本作为范本必须体现教学目的的意图。但这些改动有成功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在这期间许多杂志的编辑希望我讲讲写这篇作品的背景和动机。我没有动笔,总觉得写作是件很“偶然”的事情,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似乎没有什么好说的,书写在作者,而理解在读者!及至我在互联网上看到大量的关于这篇文章的教案。有些老师还把我当成女作家,我感到又热闹又奇怪!于是我想写写有关的情况,希望能给教学这篇课文的老师和同学提供点微小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