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父亲的《军旅生涯回忆录》之七

我父亲的《军旅生涯回忆录》之七

作者: 默思飘逸 | 来源:发表于2020-08-25 09:21 被阅读0次
我的军旅生涯回忆录-插图.jpg

《我的军旅生涯回忆录》
著者:沈云来
五、第一次下连队锻炼(1)
部队准备打仗,打仗要靠士气,士气高、斗志强,才能无往而不胜。演出节目是宣教,分散到连队去的目的,也是要帮助连队开展文娱活动,达到鼓舞作用。
181团驻守在最前沿,与敌占的登步岛仅隔一海里。我们六个人被分配到三营。我们这一组人,男的是戴天勋与我等三人,女的是程一虹、陈黎和胡宛禾。一行六人打起背包行至团部政治处。吴新华在股里当干事。我们在藤股长陪同下跑到三营营部。营教导员金飞就是在青训班二队当指导员的那位,非常熟悉。营长是后来牺牲在敌人炮击下的李家祥。
三个女队员集中在营部住一起。三个男队员分别住到连里。我在七连。连长叫杨永和,指导员是李国斌都是苏北人。还有一位副连长叫杨忠南。我和宣传员李少华同住在一个小房间里。
我每天集合全连指战员,教他们唱革命歌曲,以活跃部队生活为目的。还发动战士写表扬稿,收集好人好事编成快板说唱。胡宛禾每天从营部来连里帮助工作。那时的战士多数都是贫苦家庭出身。家里穷,读书很少,不会写信。小胡就帮助好多战士代写家信。这个小胡性格内向,不爱多说话,像个文弱小姐,吃食很文气。连里烧的菜多数放很多辣椒,适合山东战士的口味。我们却常被辣出眼泪。连领导见状后,就叫炊事班做菜时留出一些不加辣的菜供我们吃,这就使我们吃得习惯了。
胡宛禾经过下连锻炼后,不再像个脆弱的小女子了。她在文工队既不会演戏,又不擅于唱歌跳舞,分配到服装化妆组工作是适合的。有些服装必须四处奔波向老百姓借来给演员妆扮。借物必得有口才,必须有交际手段,她老练起来了。
后来,胡宛禾与我们文工队的指导员陈星刚恋爱,但后因陈星刚心力衰竭导致严重疾病而中断了发展。小胡后来与文工队的陈心平结成连理,并生有一子。陈心平的性格是心直口快,提意见很尖锐,故有“小辣子”的绰号。遗憾的是,他后来在一次政治风暴中,在《银夏日报》记者岗位上跌倒了,竟一下子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致使胡宛禾提出了离婚,要求划清界线。“小辣子”也被开除了公职回到家乡。胡宛禾独立抚养儿子,仍在银夏妇联工作。经过了漫长岁月后,她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我在陈心平家见过他),并在其亲生父母之间两头来往。
陈心平后来被平了反,重新崛起。他又找了黄嫦明女士为妻。他后半生的生活还算是幸福美满的。但胡宛禾却未能重新成家,孤单一身,远离家乡,耳朵也聋了,幸亏她的政治地位较高,生活富裕,还有儿子一家人作为倚靠。
陈心平在朝鲜时同我和王佩瑜、唐笑玉,四个文工团员出身的人,一起在61师独立高射炮营当文教。我在一连,他和杨乃煦是二连的文教,王佩瑜和唐笑玉在高射机枪连任文教。
话题扯远了,还是继续来回忆我在七连的情况吧。七连的连长和指导员俩位连领导把我们当客人一样来热忱对待。还有排长、班长们,大家也很快地熟悉了起来。他们都热情地支持我们的工作,他们全都尊称我为“沈同志”,让我很有亲切感。我觉得生活在部队的大家庭里,很温馨,很愉快,生活、工作得相当习惯。
连部的墙上挂着望远镜,我经常拿着它到山岗上隐蔽在壕沟里窥探海峡对面的敌情。看看敌方的防御工事和障碍设施有何变化。只见靠岸的沙滩上设置着鹿砦和铁丝网,这些障碍物涨潮时沉入水中,退潮时露出在沙滩上。
海峡距离近,用喇叭喊话,对面也可以听清楚。后来,敌人于5月16日夜偷偷逃离后。第二天清晨,登步岛上的老百姓好意地喊话过来。他们排成一排,手拿有色物,一面齐声高喊“大军同志快过来。蒋介石的部队已逃走了。”一面挥动着手,不断跳跃着。我军半信半疑,唯恐敌人假装,引我上当。于是,就先用火力侦察,就是向敌人的碉堡开炮。轰了一阵看看有无反应,确定毫无反应后,方才证实情况。然后,就组织部队前去占领登步岛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父亲的《军旅生涯回忆录》之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sa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