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仁勇诚

知仁勇诚

作者: 善行者大正 | 来源:发表于2019-10-10 07:26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华杉详解:

这一段是接着上面的“五达道”和“三达德”讲的。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者,是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达道。若能生而知之,安而行之,那是“知”的达德。如果没能做到生知安行,但能好学,能学知利行,也就接近知了。

如果没能深刻体会,融化在血液里,但还能勉力落实在行动中,也就接近仁了。如果这也没能做到,但知道自己没做到,并感到羞耻,这也就接近勇了。

正学:

读到这里才深刻理解了知、仁、勇三者的逻辑关系,是从行五达道的三达德说起的。不能生知安行,则要好学,学知利行;再不能济,则力行之,力行即不懂也要僵化执行照做,是勉行。都做不到,至少要知道、承认没做到,这样看到差距,是保持了良知,能知善知恶,时过境迁,总有可能做到。

这三句话是逻辑递进关系,是修身的入门关窍,自省的次第,也是阳明四句教的发端。无善无恶心之体,是未发之中,不去说他。有善有恶意之动,则是良知发端,是知耻,是四端所根植之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就是修炼第一阶段的虚灵不寐,秉持之就是出门如见敌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我之为我的灵魂。如此则能知善知恶是良知,这是一个从朦胧到清晰再到确定,再到确乎其不可拔的过程。

为善去恶是格物,则是力行近乎仁,是困知勉行,是僵化学习,是知耻之后的努力,学一辈子雷锋,最后变成真雷锋。是一种在行动上的实现,也是自我在世界上的现实显现。立德立功立言这儒家三不朽,其实不是可以任取其一的,其实是一体,盖无德则无行,无行则无功,无功则无述,无述则无言。为善去恶的德行乃是根基。

能够力行,而后又能好学不倦,博文约礼,则打开向上的天窗,看到更广阔的天地,终日乾乾,见知日近,善道日进。

终于知、仁、勇一日豁然贯通,五达道一以贯之,则内圣外王齐备。盖内圣外王,本是一体两面,浑然不可分割,求内圣之德,则积外王之功。集义而生者,在外为行,在内为德,金声玉振,集大成者,内圣外王均功德圆满。且知识技能之学习钻研,亦内圣外王之功业,不必有中西之别,古今分辨,不过随我取用而已。儒门智慧,至此已领略概貌路径,当诚而有勇,勉力而行,好学不倦,集义而生,内圣外王。勉之勉之。

相关文章

  • 知仁勇诚

    原文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

  • 【孙子兵法】计篇6:公司对员工“仁”,就是首先要保护自己的员工

    原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接下来讲讲仁、勇和严。 仁,杜牧的注解说:仁者,爱人悯物,知勤劳也。 什么叫爱...

  • 嫉妒之心与耻辱心,孰是孰非/

    儒家把“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起,构成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 人多少还是应该有点...

  • 力行近乎勇

    力行近乎勇 孔子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首先说,孔子说的没有错。好学,然后可以知...

  • 什么是儒家修身之道

    什么是儒家修身之道? ——220116 《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

  • 知行合一从何处来

    《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就是知而后行,行以验知。知耻而后勇。知耻须明辨是非,然后方能择...

  • 由名字说起

    名云不能云, 守仁方成仁。 一仁贯大道, 阳明弘道心。 立志因成圣, 勤学近乎知, 改过知耻勇, 力行在责善, 仁...

  • 由名字说起

    名云不能云, 守仁方成仁。 一仁贯大道, 阳明弘道心。 立志因成圣, 勤学近乎知, 改过知耻勇, 力行在责善, 仁...

  • 力行近乎仁

    【出自】:语出《礼记·中庸》 【原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

  • 《中庸》句解第九

    作者:夫子音 【原文】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仁勇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to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