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儒家修身之道?
——220116
《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知仁勇,就是儒家的修身之道,治人之道,治天下之道。修身之道具体而言,就是好学,力行,知耻。
一,好学近乎知。好学是人之为人不断进步的基础,是智慧的来源,知人知性,就是知。
陈来在其《先秦儒学讲稿》中写道:“好学”是孔子思想的一个具有核心意义、基础性的观念。孔子肯定地表示,他既是多学而识者,又通过下学而上达,能达到一以贯之。《论语》里有很多关于“好学”的论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古之学者为己。学而不厌。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夏: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好学是孔子的第一德行。要想知道,必须好学,必须敏事慎言,就正有道。
《论语》还对“知”有这样的论述:(樊迟)问知,子曰:知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中庸》指出:天命之谓性。——知是不惑,是知人,是知天命,所以,知可以理解为知人知性。
二,力行近乎仁。做好自己,力行正道,进而能够责己恕人,推己及人,就是仁。
《论语》里也有很多关于”仁“的表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君子修己以安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仁是道德之首,是最高道德。仁就是克己复礼,就是推己及人,修己安人,仁就是忠恕之道。《大学》也有这样的表述: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朱熹注: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人之善;无恶于己,然后可以正人之恶。皆推己以及人,所谓恕也。——有己求人,无己非人,这样一个推己及人的方式,就是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也是忠恕之道,絜矩之道,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同心圆结构。《孟子》也讲: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勉力而行,强恕而行,都是责己恕人的做法,都是求仁的规范动作。而到达仁,就是实现天尊人安的美好生活。
进一步地,《礼记·射义》提出: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反求己,不求人,就是责己恕人的具体要求。《中庸》还讲: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做好自己,不怨人,人不怨,责己恕人,无怨无尤,既是一个好状态,也是一个好场景。
三,知耻近乎勇。知道向圣人学习的差距和艰难,择善固执,知行合一,礼以动之,就是勇。
《中庸》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修身之道,就是人之道,就是诚之,就是择善固执,就是学习圣人。诚之则勇,知耻近勇。而学习的方式,就是学问思辨行。《中庸》还指出: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所有的知道和成功,都是一以贯之的知与行的最终到达,知道成功,知行合一。
勇还有更深的涵义。《论语》: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知及仁守,还不够,必须做到庄莅礼动,也即执行起来讲究规矩,才能达到善的结果。《孟子》: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所谓大勇,自反而缩,一以贯之,勇往直前。
总而言之,知仁勇三达德,就是儒家的修身之道。《孟子》有这样一段完整的表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知性则知天,即知;存心养性以事天,即仁;修身俟命以立命,即勇。这是孟子对于知仁勇的诠释,知是知天,仁是事天,勇是立命。——对照大学之道,明明德是知天,即知;亲民是爱人,即仁;止于至善是择善固执,即勇。——对照夫子自道,五十而知天命,即知;六十而耳顺,即仁;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即勇。
《论语》这样形容知仁勇的状态:君子道者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按照今天的语言,不惑是不后悔过去,不忧是不担心现在,不惧是不害怕未来。作为修身之道的知仁勇,知者知天,仁者爱人,勇者诚之。好学就是学而不厌,知性知天,就是相信而不惑;力行就是亲力亲为,责己恕人,就是感恩而不忧;知耻就是耻一不知,择善固执,就是正向而不惧。
《中庸》对于知仁勇有最深刻的阐发: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儒家修身的最高境界,就是与天地叁,至诚之心,自内而外,尽自性,尽人性,尽物性,最终赞天地化育。至诚是勇,尽自性尽人性是仁,尽物性赞化育是知。这样的达到,归结为一个字,就是诚,诚能成物,即知;诚能成己,即仁;诚能成行,即勇。做到知仁勇,实现天地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