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知道投资领域实际上是另外一个镜像的世界吗?
1. 投资,是一路不断成长的你终将闯进去的领域,建议越早进入越好。
2. 虽然人们活在同样的世界里,但面对同样的问题,人们却可能给出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的解决方案。他们其实生活在看起来一样的镜像世界里,一切都是反过来的。
3. 成功是有公式的:成功=技能+运气。在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中,“运气”这个因素所占的权重各不相同,投资的运气权重很高。
二、为什么就算有钱也不一定有资本?
1. 房子确实主要用砖头建造的,但仅仅一堆砖头摆在那里肯定算不上是房子。同样的道理:资本确实主要由钱构成的,但仅仅一堆钱放在那里肯定算不上是资本。
2. 钱顶多可以算作资金,而它要成为有效的资本,至少要考虑如下3个维度(要素):资金的金额、资金的使用时限、资金背后的智慧。首先,资金的金额得足够大,否则收益太小;其次,资金的使用时限足够长,否则难以获得高额回报;最后,资金得投对地方,否则无法获得收益。
3.要突破的第一个维度其实不是金额,投资的重点并不在于盈亏绝对值,而在于盈亏比例——这一点格外重要。投资要投盈利潜力高的。
4. 要突破的第二个维度,也是最重要的维度是:能不能给自己的投资款“判无期徒刑”,即投资款即使丢失了,也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否则顶多“坚持”一阵子,就放弃了。
5. 第二个维度的突破之所以最重要,是因为第三个维度的突破几乎是与它并发的:投资的知识、经验、智慧,几乎只能从实战中获得,书上写的、牛人讲的都跟你没关系——那些东西不仅要在你骨子里重要、发芽且不夭折,还要等上很多,才会茁壮甚至茂盛地生长。
6. 借钱投资大多数情况下胜算渺茫,原因是:金额其实是负数,期限总是不够长。
三、你真的没有投资机会吗?
1. 很多人都抱怨没有机会,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对机会视而不见。
2. 比如,有个事实:互联网已经彻底占领了世界,全球有消费能力的人基本上都在网上。有几家公司已成了巨头,缩写为GAFATA,即Google、Amazon、Facebook、Apple、Tencent、Alibaba。它们每一个都有垄断性优势,赚钱能力最强,还有可能越来越强。最要命的是,它们也在做投资,使众多早期投资者只能分一小杯羹。这个事实与机会有什么关系呢?首先,这些公司的股票都可以公开交易;其次,这些公司的股票流动性极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变现;最后,它们很可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极强的成长性。投资它们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握的机会,持有周期越长,系统性风险越低。
3. 所以,永远不要抱怨“没机会”,但看到了机会还要加上持续的思考,以及基于自身思考的行动,才有可能真正把握机会。
四、没有钱能不能开始投资?
1. 投资这件事,真的不一定要等到有钱了才能做,没钱一样可以做投资——这是很多人从来没有想到,也从来没有因其感到震惊的事实。
2. 在投资这项活动中,最重要的元素是投资者的思考能力(或者说“智慧”)。3个要素的重要程度排列:智慧>时限>金额。
3. 既然我们的结论是有3个维度在定义“资本”,那么在任何一个维度上更进一步,都是打造多维度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既然“智慧”是最重要的因素,那么:为什么不马上开始锻炼自己的智慧呢?
4. 开始投资活动的条件是什么?竟然只不过是:只要你愿意。要点有:一是选择三五个有根据地认为可能会持续成长的企业,关注其周报和其他新闻;二是把投资金额设置成最方便计算的1元,一开始就要养成关注相对值——增长比例的习惯;三是每月只更新一次数据,其他时间绝对不要去看这个数据。持续至少12个月,才算入门。
5. 想办法堵住一个又一个最常见、最普遍、最可怕的思维漏洞,甚至在还没有钱去投资时就启动这项工作,等你终于有钱进行投资时,“机会真的来了”的时候,你不仅配得上,甚至比别人更配得上那个机会。
五、你以为投资是靠冒险赚钱的吗?
1. 关于“冒险”这个概念,观察者和行动者的理解可能非常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又是两个镜像的世界。观察者时时刻刻“体会到”各种危险,心惊胆战,觉得行动者在不断冒险,最后是因为冒险才获得了成功。可实际上,行动者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避险上,而不是如何冒险上。
2. 当我们看到有人完成高难度动作的时候,他们若“经验丰富”,那所谓“经验”,就更可能是“避险经验”,而不是“冒险经验”。如果没有人提醒,我们这些观察者就可能出现理解偏差,误以为行动者拥有的是丰富的“冒险经验”。
3. 你的投资依据必须靠且靠你自己的深入思考而得到。“冒险”常常是他人对冒险者的理解,而不是所谓“冒险”成功的人的行动。
4. 风险投资模型是:锁定一个增长最为迅猛的领域,然后在那个领域里投资很多有可能超过增长的初期企业,以期在得到最大收益的同时,从概率上保证总体风险降至最低。虽然名字里有“风险”两个字,但实际上,他们是“避险”高手,而不是“冒险”高手,他们不屑于充当“勇敢者”。“以更低的风险获得更大的利益”才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这也是“资本”这个东西骨子里应该有的价值观。
5. 投资风险的几个事实:
第一,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风险就在那里,不会因为你怕或者不怕它就有所变动,即便你什么都不做,还是时时刻刻有风险的陪伴。
第二,一旦有未知存在,就有风险存在。概率统计是所有人都应该认真学习的学科,可以了解风险、研究风险、回避风险,甚至控制风险,但衡量风险的首要因素不是风险的概率,而是第三个事实。
第三,衡量风险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赌注的大小。很多人看起来一辈子倒霉,他们倒霉的原因只有一个:动不动就把自己的全部赌进去。赌注太大,则意味着结果无法承受。
第四,抗风险能力的高低本质上就是总赌本的大小,尤其是在面临同样概率的风险的时候。在赌注相对大的时候,智力会急剧下降。永远不要“all in”,这在很多时候不是空话,要放在心上。
第五,冒险没问题,但尽量不要被抽水。赌局加上抽水机制后,从长期来看,所有的玩家都会输光,所有的赌注最终都会转化成抽水者的利润。
六、为什么绝大多数人会“脑子一热就押上全部”?
1. 投资是“面向未来的判断与决策”,所以“万一错了”的情况是永远不可能避免的。于是我们只能尽量去做胜算超过50%的事情——虽然无法达到100%,但胜算越高越好。
2. 与对待其他领域不同,在投资领域里我们格外强调“避险”,也尽量不去“冒险”。我们躲避的最大风险是:从此再无机会。
3. 筹码越少的人,越容易“拼命”。早晚有那么一刻,他们会未经过冷静思考和合理判断,愚蠢地作出押上全部身家。
4. 坏事万一出现了就很可怕,所以,为了回避那个最大的风险——从此再无机会,投资者牢记且绝对不能触犯的铁律是:永远不要押上全部!
5. 在可能翻倍也可能赔光的投资中,若只有60%有胜算,那么总资产的20%拿来投资本质上已经是“押上全部”了。
6. 为了尽量提高自己的胜算,要提高自己的思考质量,而每升级一个概念,就是比“之前的我”的思考质量更高一点。
七、“早知道”就能赚到更多的钱吗?
1. 钱这个东西天然就是有利息的,知识也一样。大部分知识都不是可以直接赚到钱的,但确实有一些知识是有直接的商业价值的,而且知道得越早,受益就越大(前提是用行动去支撑知识的结论),这就是“知识的时间价值”。
2. 一个铁定的事实是:“早”本身不是核心价值,因为我们要追求的是“长期增长”。
3. 风险投资是投资创业公司的“早期”阶段,股票市场常被称为“二级市场”。但“一级市场”的投资收益并不比“二级市场”高。有时候“后发优势”可能更厉害。
4. 是不是“早”根本不重要,关键在于是不是“对”。更关键的点在于是不是“长期对”。
八、为什么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市场价格的短期走向?
1. 预测某些股票的价格变动,在短期根本不可能,在长期却很容易——越是长期,预测结果越容易做到准确。
2. “赌徒谬误”是指:绝大多数赌徒健身于相信之前的下注结果对当前下注有影响(至少有一定的影响)。原因是他们欠缺概率知识,忽略了一个重要概念:独立事件。至少有80%的人或多或少受“赌徒谬误”的影响,若你能理解并理性地接受“随机漫步理论”,就已经刷掉了80%的“对手”;若你能理解其应用范围是短期而不是长期,那么你又刷掉了剩下对手的一半,已经是个优秀选手了。
3. 每个月只更新1次数据,目的是从一开始就要习惯于避开”短期思考“,把注意力放到应该思考的重点上去。
九、学会判断趋势
1. 周期是理财投资活动中最为关键的考量因素,是在实践之前必须学习、研究、掌握、遵循的理念和现实。如果不深入了解周期,就无法对趋势进行有效的判断,这时墨菲定律一定会显灵:如果一件事情可能变坏,那么它一定会变坏。
2. 一个上升趋势要加上一个下降趋势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周期,真正的趋势常常需要在多个周期(至少2个)之后才能真实展现。上升与下降只不是是一个真理的表象:现实的经济里没有直线,只有波动。
3. 关注周期,以及多个周期背后显现出来的真正趋势,会给你一个全新且更为可靠的世界和视界。
4. 对周期的深入理解,甚至可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所谓不屈不挠,所谓坚持不懈,只不过是因为对自己在所处的周期中的位置非常了解,才更容易作出的决定。为什么你的很多计划最终无法落实,最深刻的原因很可能是:你当时所处的生命周期与世界的种种周期都不相同,于是,没有人能帮你具体定投完全适合你的计划。所以,人生规划这种东西,听不得别人的,必须自己来。
5. 赚的方式越多越好,才能确保自己能给自己的投资金额“判无期徒刑”。如果只凭投资赚钱,心态会变,会患得患失,会不由自主把眼光和注意力从远方挪到眼前,看不透周期,看不到趋势,能看到的只剩下涨跌,必然会退化为“韭菜”。
十、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1. 投资成功的核心方法论,简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低买高卖。说起来简单,真的很难做到。
2. “低”和“高”,是指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即,相对于当前的公司实际值,这个没有成熟的理论或公式能计算出来。
3. “买”与“卖”,不一定是全部买入或者全部卖出。更深入的问题是:买的时候,拿多少比例来买,卖的时候卖出多少比例。
4. 所有人都能做到、都能理解、都可以轻松上手的有效手段是定投策略:定期等额购买某一支(或几支)成长型股票。看中一支股票后,设定一个期限,可以是每周,可以是每月,也可以是每季度。在每个期限到达时,无视股份的变化,购买相同金额的该公司股票。
5. 定调策略的好处是,除了定期且定额购买之外,什么都不用做,K线、股价、新闻、内幕都不用看,甚至年报都不必要读。这是很好的避险工具,可以避开买到高点,相当于确定地“捕捉”了一段时间的均价。
6. 只有对成长性极强的公司采用定投策略,才有倍增效应。如果这一步做对了,只要公司还在成长,就没有太大必要退出(或者,没有必要退出全部)。
7.投资活动的最关键之处:所有的投资“功课”都是在投资之前完成的——买什么,什么时候买,怎么买,达到什么指标后卖,怎么卖……上学的时候,99%的人做作业都是为了交作业,他们没有提前做功课的习惯,导致绝大多数人在投资领域从一开始就背负着满身的“劣势”。但投资领域的“功课”是做给自己的,还要在做完之后用自己的资金去“践行”它,然后用长时间去等待“成绩”。
8. 如何才能有更大的可能选择一个甚至多个在未来更有可能成长的公司?这要求自己要成为合格投资者,重要的是做到:
*必须终生学习、研究。
*即便已经有了一些猜想、理论、定律,也要不断打磨、验证、修订。
*最终,你的研究结论是由你自己负责的,逐步彻底脱离“伸手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