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出差,其实心理是忐忑的,离家越近这种感觉越明显。
回家后简单的互动,一起整理我带回来的美食,然后我看我的手机,孩子进房间。房间里很安静,我决定去检查一下作业,主要是想看能否提醒他把周末错过的数学线上自学完。
尽管我有心理预期,这次作业不会很理想,结果还是超出了我的意料。因为在外的两次电话,传递给我的信息都是作业在正常的做,昨天做了一半多,今天是做完的。此时才发现作业写了极少,而且能看出来并没有用心去写的。看到这个情况,结合这周的考试成绩急剧下滑,我知道,孩子一定很难受,处于极低能量的状态,我不能再批评她了。于是,我拉着她做到我的腿上,紧紧的抱着她,安慰她,告诉她,允许自己有能量低的状态存在,允许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允许自己担忧、紧张和害怕,就像允许自己开心快乐一样,在妈妈的怀里,把所有的情绪都释放出来,想哭就哭,妈妈陪着你!
说了这些,我安静的抱着她,此刻,我知道,作为母亲的责任,一定只能用爱去帮助孩子,赋予孩子能量和勇气。
片刻以后,告诉孩子,以后无论有什么压力,遇到了什么困难,欢乐和悲伤,都跟妈妈说说,扛不住了还有妈妈,一起想办法。
孩子感受到我的完全接纳后,身体那种逃避,害怕的神情慢慢消散,萎缩的身体也开始舒展,眼里有了光,我就说:“前面不管做的怎么样,就让它过去,不要去想它。待会妈妈陪着你,一起整理一下书桌,把东西分一下类,垃圾清理一下,就开始写作业,好吗?”她点了点头。
我们放松的整理了书桌,书包,然后把作业放一起,孩子很自然的进入写作业的状态,我们也约定了吃饭、洗头的时间,大差不差的进行着。
到晚上十一点左右时,开始感觉疲惫,效率开始降低,但还是选择坚持把作业写完再睡。
现在是凌晨12.52分。孩子还在不停的码字,要不了几分钟,这篇作文写好,所有作业就完成了。
这件事,我有哪些成长?
1.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可以化解冲突,才能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里,让她感觉到被爱。看了那么多育儿书,理论知识一大堆,爱和接纳听了很多,今天是我践行最好的一次。那一刻,我真的深深感受到,这孩子缺爱,紧张,如果我在那一刻责骂,催促,孩子会更恐惧和无助,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并从此一蹶不振。很庆幸我那时候的觉察,给自己给孩子一个爱的拥抱
2.整理桌面,其实也是在给心理进行梳理。坐凌乱的桌面前,我们的内心也是凌乱的,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整理分类,对一些东西进行断舍离之后,发现我们面对的作业其实也就那么些,看清了现实,心理负担就减轻了一大半。然后我们再设定几个时间段分别可以完成什么,压力又减去几成。后面拿这个例子跟孩子好好分享一下这和方法。
3.达成共识很重要。爸爸回家,几次去房间“关心”孩子,问情况、投食……我能感受到赶作业的过程,被问“作业还没有做完呀?!”这种语言有种无形的紧张能量带入。显然,爸爸是不知道作业完成情况的,回家晚我也没有跟他沟通我今天采取理解支持的方案,只是提醒她不要去打扰孩子,不要催促。以后,两个大人还是要多沟通,教育孩子,父母的修为是最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