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轼(宋)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以晁补之《行香子·同前》为正体,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另有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八句、四平韵,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八句、五平韵等变体。
七里濑lài: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濑:急速的水流。钱塘江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又名严陵滩,即当年严光垂钓处。
一叶:舟轻小如叶,故称“一叶”。
湛(zhàn):清澈。
藻鉴:亦称藻镜,指背面刻有鱼、藻之类纹饰的铜镜,这里比喻像镜子一样平的水面。藻:水草。鉴:铜镜。
鹭:一种水鸟。
汀(tīng):水中或水边的平地,小洲。
屏:屏风,室内用具,用以挡风或隔断。
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刘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师。授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
君臣:君指刘秀,臣指严光。
赏析:
上片: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一叶轻舟,双桨动,鸿雁惊,水天清澈,云影明净,水平如镜,鱼儿翻动水藻,白鹭飞点破烟雾。词人以极简的笔墨,描绘了江面一片空明澄净的美丽风光,“一叶舟轻”,体现了江面的空阔,“轻”字为词主体基调,“惊”字生动地描绘了双桨划动时,鸿雁惊飞时的情景。“水天清、影湛波平。”此两句依然写景,词人视线由远而近,水天相接,一片静美,一“平”字与前一“惊”字形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鱼翻藻鉴,鹭点烟汀。”两句的“翻”、“点”二字极生动,鱼儿跃出如镜的水面,白鹭飞起,点破了小洲边的烟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七里濑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过”字引领“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词人采用了蒙太奇手法,剪辑了三个不同时空舟行溪上的情景,溪水湍急,泥沙翻动,寒霜起,溪水冷,月夜行舟溪上,月明溪明心也明,这三句主要写词人的心里感受,从触觉、视觉多方位地体现了溪水不一样的美。词人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舟行水上轻快的心情,对应首句“一叶舟轻”。三句均含有一“溪”字,读来极富音韵美。
下片: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下片首两句继续写景,词人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七里濑两岸的山峦比作美丽的图画及屏风,“重重”从纵深看,“曲曲”从横向看,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立体的图画。后三句用严子陵垂钓富春江典故,“算当年”一“算”字词人思绪漫游到严光所处的时代,一“虚”字叹严子陵在此空老,“君臣一梦,今古空名。”意指刘秀与严子陵二人所为终是一场梦,徒留空名。词人屡遭贬谪,不由感叹“人生如梦”,然纵观苏轼一生,将现实看得透彻,却并不消极,心胸因透彻而开阔,他热爱生活,自创美食“东坡肉”至今深受人们喜爱,政绩上,造福于民,任杭州知州时,率二十多万人疏浚西湖,以湖中所挖葑草及淤泥筑堤,至今“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一,苏轼晚年被贬海南,建书院,重教育,将当时蛮荒之地,变成文化之乡。他将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尾句笔锋一转,从个人的叹息中走出,以一“但”字引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只见远山连绵起伏,白云缭绕,变幻莫测,晓山青翠欲滴。词人每一句中均有“山”字,却极为连贯,并不觉重复,对应上片尾句“溪”字,音韵优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只有大自然是永恒的,这一朴素的富有哲理的思想,在“乌台诗案”后几乎一直存在于苏轼心里。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此词上片写水,下片写山,犹如作画,于空灵山水中,绘一叶轻舟,空中鸿雁,水中游鱼,汀上白鹭,溪冷月明,山长水远,一幅美丽的山水图已在眼前,词人笔下的七里濑是美丽的,词人的心境也是宁静的,词中有深沉的人生感悟及哲理思考。
网图侵删参考网站: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