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曾国藩传记,想起来以前学的一首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战略意义重大,几乎属于与太平军势力扭转之势的关键点安庆之围上,曾国藩表现出了他深厚的理学修养定力和高超的战略眼光。
曾国藩立志拿下安庆,任何困难都没有让他动摇,最终立下赫赫战功,几乎改写了朝廷和个人的历史。
这期间曾国藩遇到了很多的压力和敌军的误导。
有战略上的佯攻,比如陈玉成围魏救赵,攻打杭州来救援安庆。曾国藩成功识破。
此前皇帝让他力求保住江南杭州这个财赋之地。他使尽浑身解数说服了咸丰。
他自己信里也说:
“此次贼救安庆,取势乃在千里以外,如湖北则破黄州,破德安,破孝感,破随州、云梦、黄梅、蕲州等属,江西则破吉安,破瑞州、吉水、新淦、永丰等属,皆所以分兵力,亟肄以疲我,多方以误我……吾但求力破安庆一关,此外皆不遽与之争得失。”
后太平天国又假装攻打武汉。
此时同在围剿安庆的武汉督抚胡林翼,想要从围安庆的力量撤兵。
因为他自己“家”快要保不住了,对于一个地方长官,是如热锅上的蚂蚁。
但曾国藩力排众议,也没有顾念与胡林翼的知音之遇,愣是没有让核心兵力撤离安庆去援救武汉。
他甚至认为即使武汉失守,相对于安庆,于大局并不大碍。
到后来,外国侵华签订条约时,皇帝被迫离开京城外逃,此时让曾国藩派几千精兵前来救驾。
对于忠孝第一的曾国藩,皇帝都坐不住了,让你来,这是何等的压力!
但曾国藩知道,他此时出兵于北方皇帝,没有益处,于南方局面,却有损害。所以采用拖的办法。
从战略的角度考虑,他知道,大局上必须克复安庆,这样太平军的势力就会湮灭下去,才有可能拯救行将覆灭的国家。
面对家国、情感这样的重重压力,他一次一次的坚定自己的选择,想尽办法排除万难,最终让自己的理想和策略变成了现实。
这期间恐怕真的是披肝沥胆,宵衣旰食,呕心沥血了吧……
我想,曾国藩的成功在这一点上可以说表现的特别透彻。
面对困难,望而却步是人之常情。
他却能如刚才那首诗里写的松树那样,“千磨万击还坚韧……”,这种定力,这种大智慧,确实不是一般人可比。
当然,这也是他一次次经历的磨难和军事训练和自己的学习悟道磨练出来的,非一朝一夕之功。
于凡人,也许遇到困难处应该想想,这真的是自己克服不了的困难吗?还是你并不是那么“想”克服它?是你对目标不够坚定?
审视再三,也许答案会清晰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