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总是感到恐惧和焦虑。高考紧张发挥失常,一个人来到了西南的学校,虽说学校也不差,但是还是有隐隐约约的失落感。
大一的那段时间,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自己的专业,但是也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担心以后找不到工作,担心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面临的就是上着无聊的课,定时吃饭睡觉,偶尔奶茶聚会,但依然觉得自己在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
那段时间总是在逼着自己,逼自己起来很早,睡的很晚,看书,学英语,早上天没亮去早读,不想浪费时间。好像好好完成功课就能弥补心灵的空缺,好像是自己已经高考失利了通过这样做来弥补,好像这就是生活的全部。高三的应试过度,家人对学习的重视,好像让我都已经忘记什么是休息和放松,就像一支在弦上的箭,时刻拉紧弦弓,蓄势待发。
现在,三年过去了。时常觉得生活很美好。每周定期去健身,开始注重穿衣打扮,也会被人夸漂亮。知道自己不适合本专业后去修了双学位,感觉很充实,也开始找到自己的追求和方向,不再和别人比较,也不再很恐惧。
可能,是因为恐惧过太多。但是以前的恐惧,在现在看来,反而都是小事了。
为什么恐惧?高考的时候恐惧,担心考不上好学校。读大学了恐惧,找不到满意的工作。面临重大考试时恐惧,担心自己会做砸....可是,就算失败了又怎么样?
我还是我啊。
如果我为高考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就算失败了,那我还是付出了很多努力之后变得更好的自己;
毕业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什么是满意的工作?如果找不到就继续去找啊,再找不到就继续去找;
没有什么大不了,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在一次次试错中至少会知道自己不适合什么;
为什么恐惧?担心会出现坏的结果?那么首先问问自己,拿出一张纸,写下:“最坏会出现什么结果? 我可以承受它吗? 怎么把伤害值降到最低? 就算出现了最坏的结果,我是不是在进步?”
当一切指标变得可量化的时候,心里会变得有底气,不再那么害怕。就算恐惧,告诉自己:“Hey,最差也这样了不是吗?所以现在我能做些什么呢?”行动的实践,是对抗恐惧的钥匙。
那么,如果我们是在进步,是向上的,是尽力的。那么,恐惧来源于什么?担心努力不够达不到目标?
那么,交给时间。好汤还需慢慢熬。为什么要着急于一两年的光阴?
罗斯福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所以,如果我们击碎恐惧,它就不在了。恐惧,就像是一种念想。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消除这个念想。
也许可以这样做,像孙子兵法里所说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恐惧,深入恐惧,相知。有时候,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未知的不确定性。所以,想到最坏的结果,做出最好的努力。以行动给一个确定的答案,还一个安定的内心。
最后,愿,你的恐惧不是武器,不是动力。
爱,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