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明白抱怨无法改善关系,相反,抱怨容易使关系面对的挑战更为复杂,更为持久。
美国心理学会出版的《性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登了一篇文章,指出听你抱怨时,人们会认为你也具有那些负面特征。作者在文中写道“称对手腐败的政治家可能自己被人认为不诚实,说他人出轨不忠的八卦人士,也许自身被视为生活放荡”。
为了满足某种人际需求,你可能抱怨别人或者向某人抱怨。你抱怨也许是为了引起他人关注,也许是吹嘘自己比别人优秀,也许是为自己在某种关系中表现不佳开脱。可是,听你抱怨的人潜意识里会得出一个结论,即你自身也具有完全一样的负面特质。
抱怨的东西竟然回到了自己身上。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了哪些特征,却不知道其实自己也有。别人身上烦扰我们的事,很可能也是我们身上的事,是属于乔哈里之窗第三个的范围——存在于我们身上,但是我们自己看不到。
别人身上令人不快的地方,往往也是我们自身存在的特征或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别人会把抱怨的内容返回到我们身上。关系帮我们成长,而成长真是探索我们需要疗愈和改变的地方。改变才能成长,而成长的空间很多时候是由于与人发生争议才浮现出来。当你想要抱怨别人时,先检查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行为。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确有同样行为,意识到这一点是改变和成长的好机会,然而,也可能你自己并没有此类缺陷,但曾因为这种行为遭受了伤害。
别总把抱怨当作人身攻击
尽管绝大多数抱怨的是别人的行为,听到抱怨的人却很容易把针对自己行为的抱怨当作人身攻击。抱怨者只是评价对方的行为,但接受者心里却认为是在贬低自己。
实验清楚解释了大多数关系中为什么会存在争议。你认为自己做出的反馈是中性的,而听到的是中伤性的,而对方与你的感觉恰好相反,于是,不同的世界大碰撞了!所以如果有人对你抱怨,切勿条件反射的以为是对你的人生攻击。他极有可能只是评论里的某个行为。行为是可以改变的,我们自己往往不注意,但可能困扰了别人,倘若我们真心希望打造出令人满意的关系,也许应该考虑停止或改变某些行为。
如果你从不同人那里听到如出一辙的意见,你就该检讨是否真的是自己的问题。
切记,需要改变只是行为,别人的意见不是针对你这个人的,不是评判你不好或者是没用,你的价值无法衡量。人人都有毛病和伤痛,需要挑出来,才能得以解决和疗愈。
我们已经说过,每个人都有过痛苦的经历,遗留下未疗愈的创伤,我们生而独特,被赐予了了不起的才能与力量。可是,我们在孩童时,也许这些力量与才能得不到赞扬,甚至会被指责、被压制。
有一种情感创伤在许多人身上很常见,那就是他们认为父母对自己不好,是因为自己就该被如此对待,他们把父母的行为当作是人身攻击性的我又不是现在这个样就好啦,他们对我也许会不同,他们会这样想。
当你了解到父母的行为只是他们自身问题的外在表现,而不是你的问题时,你就成长了。你只是碰巧闯入了他们的人生剧目,是个对情节一无所知的角色,后续情节中,父母也许会改变,也许不会。不管怎样,他们的行为是他们自身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