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4年10月8日,寒露。其为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95°;于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
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心宿二)已西沉。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也就是说,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故而称之为寒露。
寒露节气是天气转凉的象征,从此之后,天气逐渐由凉爽向寒冷过渡。田野里,青草上的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它们是雀鸟变成的;“菊有黄华”,则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在中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关于寒露的谚语还有:“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已带寒意,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温差变化。从洁白晶莹的露气转为寒冷欲凝,生动地反映出气温的不断下降。随着寒气增长,万物也逐渐萧瑟。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此时,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尔在道路两旁可见晶莹的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等。
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所以,要因时制宜,安排好日常的饮食起居,增强机体免疫力。
第一,要多食滋阴润肺的食物。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为防止秋燥,寒露时节的饮食调养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多食滋阴润肺的食物,同时,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平时室内也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第二,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寒露以后,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颇有萧瑟之感,凄凉之觉,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不稳,易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要培养乐观豁达的情绪,积极运动,乐观生活,以宣泄积郁之情。
第三,调整起居时间。适逢秋季凉爽之时,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早起以顺应节气变化,分时调养,确保身体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