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惠州博罗客家习俗:上灯

惠州博罗客家习俗:上灯

作者: 昇夫 | 来源:发表于2024-02-13 08:54 被阅读0次

去年腊月初九,骑行去博罗徐田村回来后,在网上了解到,徐田村有上灯的习俗。上灯日是正月初四,正月十六结灯。由于工作原因,初四照常上班。恰逢十六安排休息,打算去看结灯,便打电话过去询问,告之就是吃个饭,并没有搞什么活动。又一想,即使有活动,当天骑行去,到徐田也是半上午了,看不看得到还是未知。既然这样,只好放弃了看结灯的想法,待以后有机会吧。

大年初一初二,东江大哥去博罗龙华参观了买灯活动,从他写的文中可以看到,场面相当热闹而有趣。

既然自己不能去看,又对上灯十分感兴趣,只好退而求其次,从网上及东江大哥文中来了解上灯,以文字的形式来“参与”上灯活动。这便是本文的缘起。

本人拍于梁化某老屋祠堂

我为什么对上灯感兴趣呢?

得先说说什么是“上灯”?

上灯是客家人十分重视的风俗,是除春节外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上灯,就是将花灯挂上去的意思。这个花灯不是普通的花灯,是代表“添灯”“添丁”的意思,只有当年生了男孩的人家才会有上灯的活动。也就是说,上灯是特为一家添了男丁才举办的活动,充分表明了客家人对添丁的极大重视。这里请注意,只有生了儿子才上灯,生了女儿则不上灯。这反映了对子嗣香火延续传承的思想观念,因为儿子是继承家业发扬家族的人。女儿要出嫁,出嫁了就成了别人家的人。假若一家没有儿子,岂不是断了香火。没有儿子继承,有再多的钱财,再优良的基因、教育,也会由此中止。虽然说生男生女都一样,现实中,重男轻女思想仍旧存在,这是自古以来摆脱不了的传统世俗观念。也许有年轻人不赞同,不理解。但我想,当你到了一定年龄自会明白,这话主要是对男人说的。但并无对女人的贬低歧视之意。生为男人,传承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是义务,是责任,更是担当。如果一个男人,不能做到传承,无疑是失败的,终生留下遗憾。我想,这也正是博罗福田、龙华一带重视上灯的原因所在。我认为,上灯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视家族的传承发展。上灯是对生的一种仪式。对于当年上灯的孩子,意味着生命的开始。对于灯头公(孩子的父亲),表达对生命重视的同时,也是代代相传经验下对家族的重大责任,传承的意义不可谓不大。有了传承,寻根问祖的思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最终去哪里?才会明白生命是怎么回事,也不致活得糊涂。

徐田村徐氏宗祠

通过相关了解,上灯活动的经过大致是这样:

首先,有一个上灯的具体日子。譬如说,福田徐田村上灯的日子是正月初四。

在上灯前,上灯的人家在年三十前要清洁打扫祠堂,并贴上新对联、门神,为上灯做好准备。

接下来是买灯。买了灯,自然有接灯。灯接回祠堂,才是上灯。据此理解,不妨断定,买灯,接灯,上灯,是在同一天进行的。试想,把灯提前先买回去,在屋里放几天,等上灯那天再挂上去。如果是这样,想一想是不是不合情理呢。一般风俗,喜庆讲究个一鼓作气,没有半拉子,拖拖拉拉的。所以,从买再接到上灯,是在同一天完成的。

譬如徐田村是正月初四,那么,买灯接灯上灯,就在初四当天进行。可以想见,这一天一定是相当忙碌和热闹的。

为了上灯事宜的顺利进行,灯可以提前到民间手工艺人那里接洽订制好,到了上灯的日子,说是买,实际上,只需去把灯接回来就可以了。

买灯有专门的地方。在龙华镇,就有两个。一个是沙河边上的宁和圩。现在的宁和圩只留下两排骑楼老街,平时冷冷清清,到了买灯的日子,又变得热闹非凡。另一个买灯的地方,是在龙华大道上的陈孝女祠。

上灯时间不同,买灯的时间自然也不同。有的村子是大年初一买灯,初一买灯到宁和圩。有的村子是大年初二买灯,初二买灯则到陈孝女祠。各村各姓氏买的灯样子也有不同。但习俗大同,只有小异。

圩市上买卖灯

其中注意到,龙华镇北堤村北海围徐氏买灯是在初二,是来陈孝女祠买灯。

买一盏“灯头”,就代表这家新出生一位男丁。譬如一家生了双胞胎,肯定是买两盏灯,两个“灯头”。

买灯的场面相当热闹,也是整个上灯活动中最热闹最有年味的一个程序。由上灯人家的“灯头公”(即男丁的父亲、买灯的主角)带领下,推着圆柱形大鼓,执着锣,一路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去买灯。到了买灯的地方,更是一顿猛敲猛打,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好不热闹。加上别的村也有上灯,多支买灯队伍都推着大鼓,陆续赶来,聚集一地,场面蔚为壮观。多支队伍聚集,免不了“斗鼓”。一个是喜庆热闹,其中也有比试的意思,看谁家更气派更热闹。除了锣鼓、鞭炮,队伍中还扛着带梢的一捆捆甘蔗。寓意着生活甜蜜幸福,节节高升,带稍寓意无止境,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在买灯的地方热闹够了,才抬着买来的花灯,高高兴兴地推着大鼓,又一齐浩浩荡荡的回村去。到了村里,在祠堂前,又要热闹一阵,锣鼓再次响起来,鞭炮放起来,或还有舞龙戏狮。大家欢天喜地地把花灯抬进祠堂,把灯挂上。挂灯前后的一个星期,祠堂里天天都要保持灯烛通明。

灯挂好后,烧香祭祖。然后,由主家招呼大家吃年糕。年糕年糕,年年高。哈哈,中国人就是忒么有意思,什么都有个说法,都有其中的讲究,这正是中国民俗文化博大精深趣味魅力所在。亦或是,主家请村里所有男丁吃一顿,在祠堂前场地摆上若干桌,大家欢聚一堂,把酒言欢,比过年还要热闹。

有上灯,就有下灯,即结灯。结灯也有一定的日子,譬如徐田村是正月十六结灯。结灯这天,上灯的人家拿上丰盛的供品去祖祠堂祭拜、下灯,为自家的上灯走完这一个圆满程序。

新的生命在热闹欢庆吉祥爱护中一天天长大,新的生活由此开启延续传承发展下去,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上灯,作为惠州博罗客家民俗活动,具有开放性,包容融合,不仅意义非凡,且年味十足,我觉得也要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得到了解,不仅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也从中体会人们对生命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祝福。

祝愿天下人和和美美,幸幸福福,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吉祥如意!恭喜发财!

周塘徐氏买灯队伍来到圩市 在宁和圩 在陈孝女祠 买好了灯 甘蔗队伍簇拥 抬起大鼓 买好了灯,搭车回村去 回到村,在祠堂前再热闹起来 把灯接回祠堂 上灯,把灯挂上去 烧香烛祭祖 灯上好后,主家备好年糕、糖水,大家一起来享用。(本文图片,除头两张外,均来自东江大哥)

相关文章

  • 你想知道客家习俗 ——"上灯"吗?

    正月十一至十五之间,客家人要为上一年出生的男孩举行上灯仪式,也叫赏灯,升灯,响丁。 对于上灯习俗的由来,据说是由于...

  • 【浏览相册】15、博罗

    博罗位于广东省中东部、惠州市北部。博罗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要塞、京九铁路经济增长带的咽喉地带。博罗是岭南四大文明古...

  • 最美海岛游——惠州海洋之心盐洲岛

    惠州,沿海城市,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全球约有数百万的惠州华侨,惠州是客属地区华侨最多的城市,客家华侨...

  • 5.3惠州周田古村客家文化茶文化亲子体验之旅~招募15组家庭

    提起客家文化,你会想到什么?客家话?客家山歌?客家围屋?。。。。还有吗? 惠州周田古村是一个客家人聚居之地,也是叶...

  • 客家端午习俗

    客家人讲一年三送,是指嫁出去的女儿,在一年中三个比较重要的节日里给娘家父母送礼表孝心。这三个节日是端午节,中秋节和...

  • 惠州有什么好吃的推荐?

    惠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颇多,惠州客家文化,既有其来源地梅州、赣南、闽西客家的传统,又善于吸取广府、闽南文化的...

  • 疫情反弹

    我们博罗石湾真的是个特殊的地方,广州、东莞、惠州交界。我们隶属于惠州,但是我们石湾本地人却又很少去我们自己...

  • 博罗一日游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嘘哥、理东去了惠州博罗一趟。博罗感觉上和高要差不多,一个不错的小县城。这次过来的目的主...

  • 2018年4月21日惠州行日誌

    NO.1第一站 湛江——惠州 推荐高铁到达惠州。 惠州分区:2区3县。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两个...

  • 父母的思乡情绪

    我的老家是博罗最东边的一个落后的小村,虽然属于惠州博罗,但是我们毗邻河源的古竹,很久之前无论哪个地方都没有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惠州博罗客家习俗:上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ij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