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的家乡在华亭,生于斯,长于斯,耳鬓厮磨,相依相亲,我的身与心有家乡的烙印,家乡的气味。华亭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
1、县名的由来
古时,县城西北有座华尖山,山顶有一漂亮的亭子,故取县名为华亭。
地处甘肃省东部、小陇山(关山)东麓的华亭县,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置县,2018年撤县设市。
日月轮回,世事沧桑。素有“陇上明珠”之称的华亭县从筚路蓝缕中一路走来,沐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日益茁壮。
美丽华亭,毓秀钟灵。煤炭、陶土、石灰石,皆为富矿;核桃、山菜、中药材,颇具盛名。莲花台、米家沟、双凤山,凤鸣仪州绘就如画美景;石拱寺、海龙洞、野狐峡,古迹胜地展现人文景观。巍巍关山横亘绵延,莽莽森林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好一个山青水秀,气候温润的地方!
正是:宜居宜游宜兴业,如诗如画如锦绣。
2、莲花台
车盖冠冕浩浩荡荡,刀形旌旗飘飘扬扬。
秦御道上,逶迤而行的是帝王出巡的队伍。那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从咸阳出发西巡去陇山深处的莲花台祭天了。
“上、下畤”的“发现”,让莲花台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甘肃省陇山(莲花台)历史文化暨旅游开发研究会以莲花台的文化底蕴、旅游资源等为主题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专家认为,华亭县西南陇山的“五台山”就是古“西镇吴山”,今“五台山”南麓莲花台的上畤、下畤,正是秦汉帝王所建立五畤中的“上畤、下畤。“畤”是古代帝王专门用来祭祀天神上帝的地方,指神祗到此的意思。轩辕曾建“吴阳武畤”,吴阳即是吴山之阳。秦在雍所建“五畤”,其中秦灵公在吴阳武峙废址上建起“上畤”、“下畤”,“上畤”祭祀黄帝,“下畤”祭祀炎帝,从此中国有了第一座祭祀黄帝的轩辕庙。吴山成了秦汉时举足轻重的宝地,秦皇汉武在这里的祭祀活动更为频繁,还在这里专门扩修了御道、回中道和回中宫。
莲花台深藏在关山深处的莽莽林海之中,它位于华亭县城以西40公里处五台山南麓的青龙山。景区内群山巍峨,森林茂密,物种繁多,文化遗迹丰富,既有北方名山之雄奇,又有江南水乡之柔美,是一处集奇、险、峻、秀、妙等于一身的独特的自然景观。莲花台融文化遗产、自然风貌、天然景观于一体,大小景点100多处,堪称陇上旅游之胜地。
莲花台自然风景保护区景点遍布整个关山林区。如果以莲花台为中心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线从华亭县马峡乡燕麦河村穿大、小窑沟到莲花台,全长6.6公里;南线从麻庵乡庙滩经铜厂沟至莲花台,全长12公里。景区内峰回路转,山环水绕,怪石林立,美不胜收。
两千二百多年后的某一天,我从北线去莲花台,沿崎岖的山路盘旋而上,登上关山顶峰,远望群山耸立,莽莽苍苍,蓝天白云,碧草连天,骏马奔驰,牦牛成群,这就是玄峰牧场(当然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牧场已不复存在)。顺林区小路西行,四面高山环绕,山坡较平缓。在燕麦河村,有零星的茅屋掩映在山林之中,林海莽莽,炊烟袅袅,山民在一片片苍翠的药田里辛勤耕耘,呈现出一派原始古朴的田园风光。
走进大牛窑沟,置身蜿蜒曲折的谷底小道,犹如进入幽深的迷宫。仰视左右群峰,突兀险峻的石崖犹如变化无常的怪兽,随着游人视角的转换而“变幻”出不同的形态,有“老虎崖”、“大象观天”、“佛手崖”、“林海金字塔”、“双塔竞秀”等迷人景观。在接近莲花台的小牛窑,有一处古碾台遗址和古房屋遗址。在离碾台不远处,远远望见有两棵大树,分明比周围的树木高出许多。奇妙的是去莲花台的路刚好从两树中间穿过,人们形象地称为“山门”。穿过“山门”,中心风景区莲花台就到了。
在青龙山两边环抱如箕的山弯里,右侧有一座孤峰兀立于深壑之中,高耸如塔,在小石山顶的石柱上,矗立着一个两米多高的小石柱,上面偏放着一个巨大的石块,石柱边长着两棵苍劲的松树,这就是莲花台。整个石台在阳光下形似莲花盛开,莲花石则被当地群众传为“高耸顶天堂,夜间发毫光”,赋予了她神奇的色彩。如果你从平台沿木梯攀上石顶,只见远山如黛,云缠雾绕,阵阵松涛不绝于耳,汤汤水声出自谷底,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千佛洞是莲花台又一迷人的景点。洞内雕塑历经沧桑,残缺不全,但依稀可见雕像之生动,雕塑之精美。最令人惊奇的是,千佛洞邻近有一高大的石崖,崖下有一石洞,洞内石缝中流出一股清澈甘美的泉水。据说此泉“十二、三人注水水不涨,千万人用水水不减”,饮用此泉水有祛病延年之效,故而被人们称为“神泉”。
沿石峰峭岩登梯直上,宛若登天。这里有灵官台、八仙台、玉皇台、三清台和老君台,分布各台的原寺庙遗址有二十几座。在玉皇殿前,度仙桥南,有一平台,上有一座十几米高的圆锥形石塔拔地而起,顶端的两棵松树苍劲挺拔,似在探问苍天。如果从侧面看,整个石塔五官俱全,宛若人头,这就是莲花台的著名景点——佛爷头。远望,在西南石崖深涧之中,又有一巨大的八角形石柱从谷底凸起,高二三十米,这就是莲花台的又一奇景——八仙台。据碑文记载和道人僧人介绍,莲花台始建于秦汉,兴盛于唐代,佛道儒三教并存。唐朝皇帝李纯就敕封其山为“西陇之名山”,敕封食粮僧道3500人。兴盛时建有不同风格的庙宇宫殿36处,现在大部分被毁,但遗迹尚存。
如果沿南线下山,沿途又可观赏到莲花台景区许多魅力无穷的景观。一面是望不到顶的石崖峭壁,一面是看不见底的深谷迷涧,悬崖上有众多的小石窟,有保存较完好的佛像和石灶等文物。怪石嶙峋、险要无比的“鬼门关”好似山鬼把关,令人毛骨悚然,“仙人桥”、“大象吸水”则别有一番情趣。
在老庙沟景区,有双双配对的形象石、飞来石,有迷人的仙人洞。蘑菇岩紧紧相依的两块石头状如蘑菇,菩萨头是两块巨石状如菩萨的面孔,形象逼真,犹如人工雕凿的一样。在这两座拔地而起的山崖上,各凸出一块惟妙惟肖的兽形岩石,一块活生生像一只乌龟被压在山下,伸长脖子想从山峰下挣脱出来,这就是镇龟峰。另一座山崖前突出一块岩石如一只猛虎藏在那里窥视着谷底行人,叫藏虎崖。天王塔与青龙潭,当地群众叫拴马桩和饮马池,传说它们分别是唐朝敬德的拴马桩和饮马池。悬崖上耸立一高大的石笋,顶端长着苍松,由于风雨剥蚀,远远望去犹如三层宝塔;石笋西侧一崖下有一潭水,清澈见底,悬崖上“泽润秦陇”的摩崖石刻碑文清晰可见。
不过,近年来华亭市走文旅融合之路,相继实施了好多景区开发建设项目,去莲花台的道路已经硬化到山沟底,驱车可直达了。
3、吃在华亭
爱我华亭,还在于华亭的风味小吃。 华亭盛产洋芋,产出的洋芋个大皮薄面饱,深受本地乡民和外地客商喜爱。华亭人吃洋芋可谓花样百出,蒸、炒、煎、炸、煮,做出的食品味道可口。洋芋搅团是当地农民常吃的一种食品。做洋芋搅团要花些功夫,须经过“洗、煮、剥、晾、打、调”等六道工序。洋芋搅团吃法较多。可蘸汤吃:以葱花炝汤,放入调料,加上炒好的青菜和捣好的蒜泥,搅匀。铲一块搅团放入汤中,由吃者自己夹成小块,蘸足汤汁送入口中,洋芋搅团柔韧爽滑,汤汁香辣可口。也可趁热吃:把搅团切成小块,下入汤中,加入调料,吃起来绵软温热。还可以把吃剩的搅团用衬布裹住,用石头一压,等第二天切成条凉拌着吃,另有一种滋味。洋芋搅团如此美味,在外奔波的关山儿女,时间久了,就会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洋芋搅团,回到家乡,必先饱餐一顿,过过搅团瘾。我是个“洋芋头”,最爱吃家乡的洋芋搅团。还有玉米糁饭、黄面鱼鱼、洋芋粉、核桃包子和麻腐饺子,吃惯了小城的美食,就再也离不开了。
4、依恋小城
二十多年与小城的耳鬓厮磨,肌肤之亲,我已与小城融为一体了;多次的外出考察或者旅游,见山见水见风光,还是我的小城华亭好。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一家人搬进县城时,那时的县城不大,土,老旧。街路不长,东大街至西关十字仅三四公里罢了,西关十字以西是老印刷厂,西关村村部,农民的住房,菜园子和农田,记得我晚饭后常常和家人去菜园子和田埂散步。2002年,县上大力实施县城西扩工程,决定修建大型广场,那年我以记者身份还随团去考察陕西长安县的广场,一年多时间,占地十万多平方米的人民广场如期竣工投用。有浮雕墙、主题雕塑、音乐喷泉,四周绿化亮化得很好,舞台上经常有文艺演出,广场里成了人们跳健身舞、交谊舞的好场所,还有秦腔自乐班的演唱。每天晚饭后去广场转一圈,成了小城人的习惯。现在县城街路已延伸到了西华的龚阳村,东西长十多公里,城乡融合的步子加大,又宽又平的皇甫路延伸段、海龙路今年已建成,城市框架拉大,文体民生项目落地,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早先华亭县市民晚饭后常去散步游转的地方是双凤山公园,现在西城区又新建了莲花湖公园和体育公园,夏季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游转在湖畔,沉浸于美丽的灯光幻影,夏风凉爽,绿树飒飒,丝竹之声悠扬,跳健身舞的妇女舞姿优美。双休日来这里的孩子更多,他们在沙滩上嬉戏玩耍。当然我最爱上旁边的雷神山,徐徐而行,杂木茂绿,野花点点,登临山顶,心旷神怡。
华亭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植被是周边县市最好的,这常常让华亭人对外夸。
小城的人厚道、实诚、知足,热心肠,很好打交道,这也是我爱上小城的缘由之一。小小县城,既有乡情乡土味,人们活得闲适自在,又不乏现代商业和交通通讯便利的时尚味,少了大都市的喧嚣拥挤和烦躁。依恋小城而居,与糟糠之妻白头到老,不亦乐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