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cpa,在闲暇时听了一篇文章。文章大体讲的就是从小被"别人家孩子"压着长大的孩子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最后以抑郁症自杀而结束生命。这样的结局不进让人扼腕叹息。
回想我们成长的经历,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似乎像个影子一般,一直跟随着我们。在你还为背九九乘法表抓耳挠腮的时候,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已经拿了奥数比赛的第一。当你寒窗苦读十几年,好不容易考上个还不错的大学的时候,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已经被北大破格录取了。
父母或者其他大人们在我们成长经历中说这些的时候。我们会升起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就好像,生长在一片向日葵花田,自己美美地朝着太阳,花瓣尽开。孩子们跑进这个花田,一起和向日葵们照相。正当向日葵很开心地享受着阳光和孩子们的笑声的时候,其中一个孩子突然说,隔壁有一朵玫瑰花,比你们长得好看。
我就经常有这种失落感。这种失落是无形之中,却总会惊起内心很大的波澜,随之而来的是好像真的不如别人的挫败感。
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并不是一个人
记得有一次,跟小学同学聊天。她这些年一直在瑞士留学,跟我们谈论的全部是在国外的所见所闻,还有他们艺术圈里的大师,那侃侃而谈的自信神态 ,以及她眼里那种见过外面世界的光,照得我直发晕。随之而来的就是那种无来由的失落感,使我张开口却不知道如何继续那个谈话。
所以,我们真的不如别人吗?
我是在很多同学已结婚生子的年龄选择考的研究生,放弃了银行的工作毅然决然的全职备考了四个多月,这其中的付出可想而知。
可是,研究生生涯并不像我想的那样灿烂美好,而是每天被催着做案例写论文,甚至老师们的授课课时都不如我们学生讲课的课时多,人际交往的复杂也使我的生活感觉无力且混乱。当我像一众好友抱怨研究生生涯对我苦闷与迷茫时,我的两个好友,竟然不约而同的说:"我们好羡慕你"。我竟然也成了被羡慕的对象。
现在想想,原来在很多人眼里我们也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好多已经成家,每日为养家奔波,过起柴米油盐生活的人羡慕我还能在校园去追梦,还能单纯如初的去享受生活,羡慕我依旧朝气蓬勃。
我明白了,其实大人们一直说的“被人家的孩子” ,并不是一个人。因为没有一个孩子奥赛又第一,钢琴又十级,跳舞又全国第一名,且长得美。
而那个看上去什么都拥有的别人家的孩子,所拥有的不过也是一个方面 ,并且他所走过的路 ,他吃的苦,流过的眼泪,我们并没有全部看到。
所以啊,不用被那种不如别人的失落感所困扰,那不过是因为我们拿别人有的和我们没有的去对比。
谁也没有规定,一朵花必须又长成向日葵,又长成玫瑰,还得在同一个花季开得娇艳欲滴。
最后送大家一句陈果老师的话:“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并不是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