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传》——读后感。
民国历史,寥寥不过三十八载春秋,却诞生了中国近代文学史最璀璨绚烂的一面。在那个文坛黄金时代,张爱玲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这个出生在传统的满清遗少家庭的孤傲少女,以一句“出名要趁早”,在日寇沦陷区掀起了文学史上的轩然大波。
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但父亲张志沂是遗少型的少爷,母亲黄逸梵是新式女性,两人性格注定不合,使她未能在一个幸福美满的环境中长大。
正如托尔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毋庸置疑的是,上一代的不幸福往往会传导至下一代。从书中以及张爱玲的半自传性小说《小团圆》中可以发现,她的母亲黄素琼从一出生,就是缺乏父爱的。
黄素琼同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一样,从小便没有父爱,连母亲也没有半点骨肉相连。两个缺爱的人在一起,结果可想而知——即使他们都出身豪门,在别人看来他们的结合犹如金童玉女,也不会幸福,反而把不幸放大,传给了下一代。
在张爱玲年幼期间,父亲赌博、吸鸦片、养姨太太,母亲接受不了这样的丈夫。赌气之下,带着从娘家分得的部分财产,借口以做小姑子的监护人为由,远走他乡,去了欧洲。这一走就是四年。
她临走的时候,张爱玲四岁,是童年中开始记事的年纪。成年后她在书中写到:“家里面,没有我母亲这个人,也不感到任何缺陷。”这是一种怎样的陌生和悲哀。
后来,胡兰成是她的“初恋”,带给了她爱情,有轰轰烈烈,亦有绝然离开。
在他们的这段关系中,我很不理解为何知道背叛还可以与他们(胡兰成与“新欢”)和睦相处,刚开始我想,或许她爱他深沉,可读到最后,我明白了,这只是一个缺爱少女遇上渣男大叔的故事。
在彻底告别时,张爱玲寄给他一大笔钱——就像给前夫的一笔分手费,维持了她最后的孤傲。
赖雅是她美国的伴侣,第二任丈夫,两人相处至赖雅去世,此后张爱玲独居……
她像一支没有盛开的玫瑰,浑身都是自我保护的刺,不需要含苞待放,孤独的守候着自己的岁月。
她的一生是惊艳的,也是苍凉的。她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惊世骇俗的美,却如此的落寞凄凉,令人叹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