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日学习分享

每日学习分享

作者: Collue | 来源:发表于2022-04-06 07:03 被阅读0次

    5-90/Day81/有效学习,从每日复盘分享开始


    【2022.4.6/个人成长篇】《道德经》德经篇:第四十七章、第四十八章


    【一】学习内容

    原文:(第47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译文:
    双眼不迈出大门,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双眼不观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走得越远,见得越多,知道的就越少。所以,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却能够推知事理,不必用眼去看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能成就一切。
    注释:(第47章)
    牖(yǒu):窗户。弥:更加、愈、越。
    明:明白,清楚。
    原文:(第48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追求学问,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追求大“道”,才智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达到“无为”的美妙境地。无所作为,却往往能做到事事可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无法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
    注释:(第48章)
    为学:指探求外物的认知活动。
    为道:从事大“道”。至于:一直达到。
    取:为、治,治理。有事:造事、生事。
    无事:无所事事,因顺自然而不惹是生非。

    【二】收获新知

    1、老子是否轻视感性认识?

    ——不是,《道德经》中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治大国如烹小鲜、凿户牖以为室、三十辐共一毂等等。

    2、为什么行万里路了解到的真知越少?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强调知识多不一定有智慧,是因为不懂得反观自省,要懂得自我修心修行、自我修养。从哲学角度来说,就是要从我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我们的理性认识上,达到我们对事物发展本质规律的认识。

    3、老子认为人生应该增加什么?减少什么?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讲的是加法,见得多、看得多~见多识广;为道讲的减少,减少我们内心的欲望、贪念,减少我们对很多问题的一种受了外界影响而导致内心的纷扰、困惑、迷乱,这样就达到了无为的境界。

    【三】收获总结

    ——这两个篇章老子在讲人的感性认识,从哲学角度上来说,就是我们的感官接触客观世界,有时候接触得多了就会出现迷乱和混乱(乱花渐欲迷人眼),所以要通过我们人的智慧~理性认识,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质,也就是47章中所讲的“天道”。很多人知识很多,但不一定有智慧,不一定有境界、有品德。《道德经》强调的根本的知,从前面的比较中,相对于我们的感官而言,是人的理性的思维即智慧;相对于外面的世界而言,它又是人的道德、品德。老子告诉我们:人的理性认识,人对大道规律的认知水平,它可以通过不出户、不窥牖来进行自我反省、自我修养、自我认知来不断的进步与达到。一切按照无为的方式、道的规律来理解天下万事万物,那么一切都会顺其自然、自然而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学习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qk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