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马龙的香水在专柜试闻的时候,
觉得每个味道都好怪。
当自己用的时候,
拆一个爱一个。
有时候啊,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也不一定是最真实的判断。
不同的心境,环境,和当下自身的层次,
也有很大的影响。
不断提高自己的眼界和品味,
对人对事不轻易下定论,
对孩子对朋友不轻易贴标签,
是自我修养及对自我负责的一种体现。

不贴标签对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
作为父母不要草率的给孩子贴上某个标签。
小孩子在外面有点害羞,有点胆小,犹犹豫豫被大人催着打招呼,教了很多遍依然不开口,然后就被贴上“不礼貌”、“害羞”、“胆小”的标签真的好吗?
要知道,你随口一说的话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产生的影响却是很大的,容易造成孩子长处越来越长,短处越来越短。
给孩子贴标签,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乃至学校教育中都太普遍了。
我们小时候就被父母老师贴标签,等我们成为父母,很不幸,我们完整的继承了上辈的做法,继续给孩子贴标签,并且都是负面标签,诸如:
“你怎么这么笨”
“就是懒”
“什么事都做不好”
“你有什么用”
……

什么是“贴标签效应”?
当某一个人被贴上词语的标签以后,他就会做自我印象管理,做出向着该标签限定的方向发展,使自己尽可能的符合标签的要求,这种行为是因为被贴上标签而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离不开后天环境的影响。而在种种影响因素中,社会评价和心理暗示的作用非常的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一个女孩,本来长得不是很美。
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都给她信心,从旁鼓励,每个人都对她说:“你真美。”
由此,女孩有了信心,每天照镜子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很漂亮,也在心里对自己说:“其实,你很漂亮。”
渐渐地,女孩真的越来越漂亮。
鼓励,能够带给人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作用。
相反,如果对孩子存在偏见,或者总是说些负面的话,孩子就很可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建立成熟的认知模式,处在学习、模仿的阶段,他们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你对着他笑,他就对着你笑;你告诉他“你不是好孩子”,他渐渐就会根深蒂固地认为自己真的不是“好孩子”,甚至自暴自弃。
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判断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善起来的,容易被别人的评价影响。如果父母常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就会固化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形成对孩子的负面暗示。
所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特别重要,你认为孩子是好人,孩子才能成为好人,你认为孩子是个聪明的人,孩子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相信孩子,
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赏识孩子,
多给孩子一些积极暗示,
这样,孩子就能一直向着你所希望的好的方向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