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作感,叶做信物
...
我接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并没有多久,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心理学更讲究的是对个体的研究和数据的参考。但是在我遇见了人本主义之后,发现这是对人性给予非常积极关注的。最初结识人本是源于在抖音上认识了船长——梁晓玲,而人本主义团队正是由她来带领的。
人本营的学习方式是比较独特的,这也带给了我学习的新体验。人本主义强调体验是最高的权威。而大团体学习正是其特点之一。参与学习的每一个个体都对他人有着真诚、共情的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外向者和内向者之分。这就是人本主义的魅力所在。每一个个体,都会积极去创造和维护这个可倾听可倾诉的环境。
在我没有参与学习之前,我一直会对陌生人抱有非常高的警惕性,甚至可以说只要不是必须要交流的情况下,我都不会主动去和陌生人搭话。但是在人本营的学习彻底打破了我原有的认知,在这里,人与人之间是那么没来由的信任对方。就好像抛开了世俗中所有的束缚,只是在单纯地做“交流”这件事一样。而这样的真实体验,更让我对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自从接触人本主义以来,我一直将此视为非常契合自身想法的一种心理学流派。觉得人本主义所关注的人性积极阳光的一面正是当下社会所需要的一种力量。当人处于一种可被无限接纳自身想法的环境中时,个体本身会因为自身的想法未被否定和评判,而充分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敢于去做之前只停留在想象中的事情。我认为这是一个人本团体应该有的基本情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尝尝会因为害怕被评判、害怕被指责而将自己的想法深藏于心。这是因为大部分人并不会有“要照顾到他人自身的体验”这个意识。罗杰斯的人本团体,正好与之相反。在这个团体中的成员,不管每个个体是何种职业、何种经历、何种信仰...,都能做到对其他个体的无条件接纳和共情。我们之所以只会对和自己关系亲密的人说出自己的心声,是因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不会评判你什么,而是会对你产生同情。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过的感觉。
而若是有这样的一个团体存在,就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共情、理解和促进式的成长。当出现个体很难达到的时候,团队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如果将一群人归为一个团体,那么在这个团体中,任何成员所做的任何事都会对其他成员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和感染。想要达到一种促进式的环境,就必然离不开团队。因为一个人的促进并不能接收到相应的反馈,少了反馈,就会失去热情。而一个团队中,有第一个人的开始就必然有第二个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跟。若是尝到了甜头,所有人都会加入其中,那么一种促进式环境的良性循环便由此产生。
所以,我坚信以人本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是当下社会所需要的。而我也想尽自己的努力,用人本为核心的方法,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去创造出促进式的氛围,让更多的人能受惠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