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现代世界的快速上升管道

现代世界的快速上升管道

作者: 李成__北京 | 来源:发表于2024-08-06 08:59 被阅读0次

知识点一:

现代世界的快速上升管道

在现代世界年轻人要想迅速成功,至少得满足三个条件:

1. 你得有真本事,这意味着天赋和努力;

2. 你得运气好,这意味着你正好处在一个特别有利于发展的环境;

3. 你得善于利用现代世界提供的快速上升管道。

20世纪初的物理学是年轻人的天下,那时候20多岁就做出名垂青史的成果大有人在。可是随着时间推移,那些诺贝尔奖得主做出获奖工作时的年龄在慢慢变大,现在大概已经到了四五十岁。

这可不是因为什么论资排辈或者官僚主义,纯粹是因为现代科学知识在过去100年里发生了爆发式的增长,一个人别说做一线研究,就仅仅是学会此前的知识,积累到能“上手”的水平,就已经花去了很多年。本科生只能算“预备队员”,连论文都看不懂,硕士生只能帮着打下手,博士生中特别出色的,才能在科研队伍里担任主力。至于说当明星?且慢慢等着吧。

如此说来,这个越来越复杂的现代世界,岂不是中老年人的天下吗?

然而事实根本不是这样。如果放眼诺贝尔奖之外,各个行业里出头的年轻人比比皆是。十几岁的人唱首歌就一夜爆红,两个高中生写个手机APP转手就把公司卖了上亿美元,一个大学生创办个社交网站,几年之后就跻身全球首富行列,跟各国元首谈笑风生……

这让老老实实上课写作业、辛辛苦苦积累了半生知识的老一辈情何以堪呢? 所以就有老艺术家对年轻人的成就相当不忿,说黄晓明婚礼居然花了一个亿,要知道火箭科学家的奖金才500万啊,这公平吗?

“公平”是个很难定义的词,换一个词 —— 这件事不见得“公平”,但是“合理”。

合乎现代世界的“道理”。

这些年轻人的成功肯定有运气成分,但这跟买彩票中大奖可是两码事。如果认为他们的成功就是运气好中了大奖,那么老一辈的人(因为感觉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了)就会说我不屑于这种成功方式,这个世界不合理!年轻人也会白日做梦,指望自己哪天能被大佬看中,也来个几轮风投,谈笑间公司就上市了。

事实上,在现代世界年轻人要想迅速成功,至少得满足三个条件:

你得有真本事,这意味着天赋和努力;

你得运气好,这意味着你正好处在一个特别有利于发展的环境;

你得善于利用现代世界提供的快速上升管道。

这些管道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拉关系走后门,更不是指成为“官二代”“富二代”——它们摆在每个人的面前,机会几乎是平等的。可以说,这些管道其实就是现代世界给我们提供的另外一种基础设施。

一个管道叫“换梯”。为什么美国总统的平均当选年龄比参议员低?难道一名政客不应该先当好了参议员再当总统吗?答案是大部分美国总统,特别是那些历史评价很高的美国总统,并非职业政客出身。他们以前可能是律师、大学校长、演员、军队将领、战斗英雄和作家。他们在自己原本的领域里做出了名堂,获得了选民认可,参政几年就能选上总统。

他们不愿意在一部梯子上慢慢爬到头,他们爬着爬着就换个梯子更快地继续向上。按当下中国的流行词,这叫“跨界”。

一个管道叫“拜师”。郭德纲跟门下弟子的师徒恩怨时不时成为网上的热点,人们纷纷议论,在现代社会还有必要搞那种封建家长式的师徒制度吗?答案是师父仍然很重要,但不是以前那种师父,而最好是一直能对你的成长提供建议、帮着规划人生的导师。

有个喜剧演员,他的进步的确多亏了自己的一位老师。但他可不是像曹云金那样把自己的全部身心交出去才进师门——他的做法是自己在家模仿当今著名喜剧演员的表演。他大量下载了这些人的录像跟着学,对大佬们的一举一动,所有事情都了如指掌……等到他的恩师——不是喜剧演员,而是一位经纪人——看过他的表演录像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这是一个对自学成才空前友好的时代!

一个管道叫“反馈”。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事实证明,个人经历一次大失败对你未来的成功几乎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因为你太痛苦了,根本不愿意反思自己,你学不到什么教训。大量例子,证明最好的失败其实是那种不针对个人的、能够获得快速反馈的小失败。而现代世界恰恰提供了经历这种小失败的可能。可以在新产品推出之前,先在小范围内测试一下,获得反馈迅速迭代,就可以在正式推向市场之前把产品做到很好。如果人人都不忌讳谈论失败,还可以从别人的失败上快速积累经验。

一个管道叫“高级工具”。“汇编语言”是一门特别难学难用的编程语言,你必须完全按照机器的思维写代码,灵活性很差,特别容易出错。汇编语言无疑抬高了计算机技术的门槛!很多大学可能认为汇编语言是计算机的基础,要求所有理工科学生都学这门课,学得好的学生被同学视为牛人,而且他们的确有理由感到自豪……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大学其实是在犯罪。

当你的学生还在拼命地钻研汇编的时候,别人家的高中生已经用 Ruby on Rails(一种灵活度极高,对编程者基础知识要求极低,能够快速上手写出应用程序来的高级语言)搭建好一个网站还盈利了。

你想干的到底是使用计算机做事儿,还是了解计算机?现代世界提供了各种高级工具,使你不必了解其底层的原理,就能迅速用它们做很多事情。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关心的根本不是怎么让程序运行效率提高20% ——对现代计算机来说这意义不大——我们更关心怎么快速把想法变成产品。所以斯诺干脆建议大学生没必要学笔算积分,小学生没必要背乘法口诀,有时间还不如教教怎么用Excel。

据说芬兰现在已经不让小学生亲自算乘法了,全是用计算器。

还有一些别的管道,比如说借助媒体传播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黄晓明能论亿挣钱,还不用一个地区一个地区、一个客户一个客户地搞关系拜码头。但这绝对不是说媒体一吹你就马上实现财务自由。

美国加州某宅男,偶然在家里拍摄了一段彩虹的录像,由于他在录像里对彩虹的反应离奇——就好像使出洪荒之力的傅园慧——被深夜电视节目主持人热烈推荐,结果这段视频在YouTube上两周之内获得了500万次的点击量。宅男一夜成名,受邀上了电视,还制作了T恤衫卖给粉丝……然后他很快就被人遗忘了。

某美籍越裔青年女化妆师,制作了一段教人怎么化妆成Lady Gaga的视频,同样放在YouTube,同样从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到一夜爆红……现在她拥有500万铁杆粉丝,还是兰蔻的官方视频化妆师。

为什么结局有这么大的不同?区别在于这个化妆师真的有料。在变身Lady Gaga的视频之前她已经上传了好多段化妆视频,而且水平都不错,只不过没被注意到而已。机会一来,化妆师获得的动量能持续下去,而加州宅男不能。比尔·盖茨的一个推荐就让“可汗学院”红遍天下,那是因为它上面已经有几千段教学视频在等着!

所以话说回来,现代世界毕竟还是讲理的,没本事真不行。

知识点二:

霍金说的劫数,人人都有

经历的时间长了,早晚会遭遇一次小概率事件。

有些科学家老了以后,你想看他的新闻就得去娱乐版。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经常对专业领域以外的东西发表看法,每次都让媒体非常兴奋。如果你只看断章取义的标题,很可能会以为霍金正在靠大嘴吸引注意力,走球王贝利的路线。

他最近的一个言论,有关人类在地球上的命运。雅虎新闻的标题是《霍金表示人类或将于一千年内从地球上消失》。中文网上流传更广的一个标题是《霍金:不在一千年内逃离地球,人类就来不及了》。

这些标题总结得……基本正确。

霍金说的这个道理不但关乎世界观,而且关乎人生观。先来考证一下霍金的原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和怎么说的。

霍金是在牛津大学做了个演讲,演讲的主题大约是人类应该积极探索宇宙,争取早日殖民外星。霍金的意思是说,如果不这么做,想要老老实实在地球上待着,那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地球有各种风险。

根据《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报道,霍金的原话是:

"Although the chance of a disaster to planet Earth in a given year may be quite low, it adds up over time, and becomes a near certainty in the next 1,000 or 10,000 years," Hawking said in the speech. "

这段话才是关键。首先霍金说的不是确定的一千年,而是“一千年或者一万年” —— 对天文学家来说,千年和万年的差别不算太大。但更重要的,其实是霍金的这个推理方式!这里面蕴含一个必须了解的概率论道理。

新华社的一篇文章,《地球只能维持一千年? 听听霍金怎么说》,也考证到了霍金这段原话,但是文章把这段话给翻译错了。新华社的文章是这么翻译的:

尽管地球在未来一些年里遭遇灾难的几率可能很低,不过(几率)会不断加大,而且会变得接近确定,在未来一千年或一万年里(会发生灾难)。

这是不懂概率论的人犯的错误。霍金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么翻译:“尽管在每一个特定年份里,地球遭受重大灾难的可能性都非常低,但是在此后一千年或者一万年内至少遭受一次重大灾难的可能性就很高了。”可能更好。

这里面其实是一道非常简单的概率题,假设,地球每年发生毁灭性灾难的可能性是万分之一,那么请问,在未来一千年,以及未来一万年内,地球都不出事儿的可能性是多大呢?

这道题得这么算。每年出事儿的可能性是0.0001,所以不出事儿的可能性就是0.9999。那么连续一千年都不出事儿的可能性是多少?是0.9999的一千次方,约等于90.5%。换句话说,一千年内出一次事儿的可能性,是1-90.48%,也就是差不多是9.5%。

一万年都不出事儿的可能性,则是0.9999的一万次方,约等于36.8%。那么出事儿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用公式说话,霍金的意思是说,用p表示地球每年出事儿的概率,那么地球在N年之中出一次事儿的概率是:

哪怕p是个很小的数字,在N足够大的情况下,这个答案也是一个接近于1的数字。

这个道理就是,经历的时间长了,早晚会遭遇一次小概率事件。说这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也行,说这是出来混早晚要还也对。

如果把“小概率事件”特指为灾祸的话,这其实说的是人生中很悲观的一个道理。

现代人一生之中得上癌症的概率大约是20%,得心脏病的概率大概高于20%,还有其他的常见病。姑且大方一点,假定有五种最常见的疾病,每种的发病率是10%。那么请问,一个人,这五种病都不得的概率是多大?答案是0.9^5,大约是59%。

但是别忘了还有其他灾祸。车祸之类的意外死亡呢?投资失败呢?家庭不幸呢?经济不景气被解雇呢?高考发挥失常呢?找对象遇人不淑呢?

所有这些坏事,也许每一件遇到的概率都很小,但是想要什么坏事都不遇到,却是非常困难的。

有不如意之处,才是正常的人生。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感慨说“平安是福”。

而霍金和概率论明确告诉我们,想要不折腾不惹事老老实实做个安静的美男子,其实是做不长的。

《西游记》里菩提祖师对孙悟空说过的一段话:

……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

这些五百年一遇的劫数,如果用现代语言表述,大约就是每年发生概率是0.2%的灾祸吧?这跟霍金说的道理完全一样。而更重要的是,霍金和菩提祖师说这些话的目的都不是为了吓唬人,不是为了感慨人生无常,什么珍惜眼前时光之类的鸡汤,他们的目的都是动员人!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争取主动。大到整个人类,中到组织和公司,小到个人,你想平安就能平安吗?你想不折腾就能不被折腾吗?既然闭门家中坐都有可能祸从天上来,还不如出去找找解决之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现代世界的快速上升管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ux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