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异类》读书笔记

《异类》读书笔记

作者: 冰果2016 | 来源:发表于2016-02-27 14:13 被阅读859次

《异类》的副标题是『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书中指出成功绝对不仅是自身的努力,而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书中讲了几个故事,来阐述机遇,文化传承在成功中所起的作用。

冰球运动员的选拔模式,造就了生日靠近"年龄分组日"的球员获得成功优势越大。这就像我们小时侯上幼儿园,在一个班级里,出生在上半年就比出生的下半年的孩子心智更成熟,学东西理解东西更快,从而让人觉得更加聪明,得到的表扬越多,受到表扬的孩子就会表现的越来越好,而年龄较小的孩子在班级里往往就会被忽视。(只是描述自己小时候的感觉,现在的幼儿园不知道是不是还是这样)。随之上小学,上中学,这种优势被逐渐增大。这就像马太效应,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现在很庆幸小时候没有被提前送到幼儿园中^^。

被许多人提及的10000小时法则就来自于此书。

书中讲述了计算机科学家比尔乔伊——Sun公司的天才创始人,甲壳虫乐队——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摇滚乐队,以及比尔盖茨——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的故事,来验证10000小时法则。

比尔乔伊有幸考入计算机学科领跑者密歇根大学; 有幸第一批使用分时系统,而不是键盘打孔机; 又恰巧密歇根大学的机房管理系统有漏洞,他得以想学多长时间就学多长时间;而因为计算机中心24小时开放,他又得以夜以继日地工作; 他获得了充分时间练习编程,所以当改造UNIX系统项目开始时,他顺理成章地进入项目组。比尔乔伊的确聪明绝顶,他也热爱学习,这是他成功的一大因素。但是在他成为专家以前,他首先依靠运气获得了成为专家的机会。

比尔盖茨1968年转学进入湖滨学校,在当时还没有哪所中学拥有分时系统的计算机终端;学校的家长会基金足够支付学样的电脑费用;学校经费用完以后,一位同学家长开的公司(C-Cubed)正巧需要利用周末测试程序代码,既然周末需要工作,也就不在乎是否工作到周末晚上;盖茨恰巧找到ISI公司,该公司恰巧需要人员编写工资管理软件;盖茨的家正好在华盛顿大学步行范围内;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恰好每天凌晨3点到6点无人使用;TRW公司正巧与巴德彭布鲁克有业务关系;优秀的程序员彭布鲁克在需要解决特定问题的时候想到了这两名中学生;湖滨学校竟然同意学生们远行到外地,花一个春季的时候编写电脑程序。

对甲壳乐队来说,非凡的机遇就是应邀去了汉堡。

所有这些机遇实际上有着什么样的共同点?答案是这些机遇给了比尔乔伊,比尔盖茨,甲壳虫乐队更多练习时间。

乔伊、盖茨和甲壳虫乐队成员无疑都深具天赋,他们个个都才华横溢。但是,使他们如此出色的不是他们非凡的才能,而是他们非凡的机遇。

普通人在工作生活中也会遇到机遇,应该把握住属于我们的机遇,说不定也会成功了呢!^^

书中讲述了克里斯托弗兰根和罗伯特奥本海默的事例 ,两个人同样拥有超凡的大脑,克里斯托弗的境遇让人们替他扼腕痛惜,而罗伯特奥本海默则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书中总结说是因为罗伯特奥本海默有着很高的逻辑分析能力,同时又有着很高的实践智力,而克里斯托弗则缺乏这种实践智力。那么实践智力从何而来呢?家庭!

中产阶级父母总是和孩子商量事情,晓之以理,他们不会理性下达命令。他们希望孩子与他们顶嘴,和他们讨价还价,并站在成人的角度问他们问题。孩子如果在学校表现不佳,富裕家庭的父母总会责备老师,他们总站在孩子这一边。作为对照,贫困家庭的家长总是震慑于权威,行事消极,停滞不前。

拉里奥把中产阶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风格称为"协同培养"。这种模式倾向于"发掘孩子的天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技能"。作为对照,低收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策略为"自然生长"。这些家长只把扶养子女成人看作自的责任,而把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看作孩子自己的事儿。我就是这样"自然生长"起来的^^。

拉里奥强调,一种模式并不一定优于另一种模式。照她看来,家境贫寒的孩子更懂得守规矩,更少发牢骚,在如何使用自己的时间上更有创造力,有很好的独立性。然而,协同培养模式带来的好处更多。富裕家庭的孩子活动表总被安排得满满的,他们经常在各类体验中来回穿梭。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协作如何舒服地与成年人打交道,在必要的时候清晰地表达自已的观点。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他们都知道如何为达到良好愿望"制定策略"。我们这一代人现在很多都为人父母,拉里奥提到的教育观点,也许会为你对孩子的培养有些启示。

无论是冰球运动员,比尔乔伊,罗伯特奥本海默还是任何意义上的超常之辈,都无法目空一切地说:"我的成就完全依靠我自已。"他们都是历史与环境的产物,是机遇与积累的结晶。超级律师、数学天才和软件企业家的成功依靠的也是人类的一般经验,他们的成就绝非石破天惊也非神秘莫测。他们处理优势与文化传承的网络中央,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后边天养成;有些是自己争取的,有些则仅仅是因为运气——但所有这一切都是他们成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到底,所谓"异类"从来就不是什么异类。

相关文章

  • 《异类》读书笔记

    《异类》读书笔记 朱金科2017/6/27 在《异类》这本书中我想证明,个性作用并非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成功人士...

  • 【每天三页书】你甘心过现在的日子吗?

    【每天三页书】读书笔记15 『异类·机遇』10000小时的标准 1. 你有想法却不知道怎样表达,有主见却被当成异类...

  • 《异类》读书笔记

    《异类》的副标题是: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所以我本应该预知这是一本成功学的书,而成功学又是我最反感的书籍类别。不过读...

  • 《异类:读书笔记》

    最近断断续续读完此书感觉还是有所收获的,就如作者所言成功的规律并非无迹可寻,甚至它并非如我们所想。 书中首先讲到马...

  • 《异类》读书笔记

    与其说非凡的成就取决于天赋,不如说这取决于机遇。这一切都是一个人的出生环境与文化背景决定的 比如10000小...

  • 《异类》读书笔记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曾是《华盛顿邮报》商务科学专栏作家,他的代表作品《引爆点》、《异类》、《眨眼之间》均创造了书市...

  • 《异类》读书笔记

    《异类》用作者的话讲是来解开成功奥秘的一本书,书中将现实生活中取得顶尖成就的成功人定义为“异类”。作者将影...

  • 异类读书笔记

    看书是可以学习作者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换一种角度,也可以发现新大陆。与众不同,也叫异类。 多角度探索...

  • 《异类》读书笔记

    作者是加拿大的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区别于简单的一万小时定律,作者以不一样的视角为读者指出了成功之路的方向。 尽管...

  • 《异类》读书笔记

    《异类》全名叫《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看到这个标题,我就在想作者想要说的成功是指什么呢? 看完这本书,我就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异类》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vw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