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第二任老公,是一个很爱整洁的人,做家务、整理物品很有一套。他的口头禅是“所有的东西都有家,用完就让它们回家”。比如喝完水,盖好水杯杯盖,放回到盘里,就叫水杯回“家”;灶台上,刀具回到的“家”是刀架;电视遥控器的“家”,在茶几的盒子里;靠垫、抱枕的“家”永远是沙发……
我被这句话深深地吸引,以至于自己在不知不觉间,也在不由自主地让日常物品“各归其位,各回各家”。外甥女的孩子到家里来玩,我陪她玩的时候,嘴里念叨着让玩具回家,她很高兴地和我做着这个“玩具回家”的游戏,整理物品很见效。
家是温馨的港湾,一个整洁干净的家更让我们流连。
家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浓浓的情结所在,是我们毕生奋斗的动力之源。
《回家》这本书从传统文化视角这样解读“家”:在中国文明里,任何地方“化”人之能量,都难及家庭之一二;任何“名师”或“明师”对人性情的影响,也极不易与家庭相比肩。中国人通过厅堂的祭祀、礼教、以及种种的熙攘往来,再通过餐桌上的一粥一饭、汤羹肴馔、还有个中的人情流动,乃至于院子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升月落的光阴徘徊,把人我,把个体与群体,把当下与天地、历史都紧紧绾合在一起,才化育出一代代中国人的“精、气、神”。
是呀,万物归一,所有的东西都要回家。爱生活就从每天的小事做起,哪怕是物品,也不让它们迷失了回家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