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篇文章,关于云南一个公司的老总把公司发展的不顺情绪化转移到HRD头上然后被HRD逐条痛怼的事情,看得不亦快哉。这位HRD把很多无良老板的平时不听取HRD的意见最后出问题却甩锅给HRD的行为从里到外批得痛快淋漓。
值得关注的文章下方的评论部分,有网友评论说“老板是公司发展好了是他的,发展不好就降薪裁员,又没有因为公司赚到钱就分享给员工”,把很多公司的作为描述得十分生动。由此我想到华为最近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裁员34岁以上老员工的事件,也是对这种只要求员工付出,公司赚到钱了想壮大发展就把人踢了的无良做法。
华为成功地把35岁职场危机提前了一岁,真的是厉害啊。但是,我想被裁的员工心里都骂死了他吧。一个整天提倡狼性文化的公司,对待自己的员工是一点人性都没有。由此,引出本文的重点“35岁职场危机”。
今早特意查了下这个词的提出是谁搞出来的。不查不知道,一查让人愤怒无比啊。
这是百度问答给出的答案。
原来这词的由来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是对基层年轻干部划分界定的。这个大家应该都明白了,这本来是对政坛从业者的要求,后来不知道被哪个混蛋应用到了别的行业,令人痛恨。而且随着现在人的职业生涯已经延长的同时,很多用人还沿袭过往的旧惯例,就不禁让人更生气。都说要与时俱进,要创新,怎么就没见你们与时俱进,创新呢?合着是拿着过去的旧习办当今的事啊?!感觉就像当初皇帝们喜欢女人小脚,就让所有女人都裹脚来满足他的喜欢一样。牺牲千千万,成全他一人。这种陋习经历了几千年,给中国的亿万女人带来了足足一生的痛苦,最终幸好有一个人良心发现,提出取缔这种陋习,中国的女人们自此以后才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这个“35岁职场危机”跟要女人裹脚是一样的陋习,背后都是掌握着别人命运的权势人们或对自己癖好的追求或对利益的追求至上从而压迫、牺牲别人的生活乃至生存为代价的。今天的人们很难理解,一个皇帝因为喜欢三寸金莲,就让全国上下所有的女人都变成三寸金莲。那是皇帝的嗜好,会让下面当臣子的男人效仿或者用以取悦皇帝,这在今天看来真是灭人性的难以容忍之事,不知道当时的人脑子为什么那么混沌,任由这种无德无良的皇帝统治,而且承袭了那么多年都没有哪个皇帝为天底下的女人想想,所以从这点讲,我认为过去的皇帝不管取得什么治国的伟绩都是不足以称颂的,因为他们连最基本的人性都不讲。查了下百度,女人缠足说是从南唐后主李煜开始的,这个皇帝真是个千古罪人啊,那时候的女人也真是愚蠢至极。
说到“35岁职场危机"跟这个是一个道理,源于某些人的喜好和对利益的追求,因为刚毕业的年青人便宜好用(加班不用给加班费),其实说到底是开公司的老板们想借此利用年轻人的年轻,并无良地将35岁的职场人拒绝在门外。用脑子想想都知道,35岁,正是一个人正当年的时候,正是处于责任最重的阶段,多数人到了35岁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需要赚钱养家,比年轻人更需要赚钱。而这些当老板的却只想到自己公司要发展,要壮大,那么作为35岁的中间人员就不需要吗?此其一。
其二是,35岁的职场人就真的不如年轻人吗?也许在体力和精力方面,35岁职场人跟年青人相比稍微逊色一筹。但是,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精力和体力,还有对工作的把握,对完成工作所需的技术和经验,而这些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积累和沉淀的。没有一定的行业积累,很难对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而35岁的职场人经历了10多年的职场历练,无论是对于职场规则还是对行业技能都有了不错的经验。有些经验是必须要有一定的年限才有的。
举几个例子。很多名人都是到了中年,才开始人生的重要作为的。比如,创办阿里巴巴的马云就是在35岁才创办了阿里,虽然之前也创办了其他公司,但都没有阿里巴巴这么成功。再比如雷军,也是在41岁的年龄才创办小米,现在小米也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个品牌了。还有很多很多。所以,35岁并不应该是一个职场人的危机所在,而应该是事业走向更好方向的一个阶段性时间点。这个阶段的35岁职场人经历了前面的职场历练,多数都有自己的技术和技能积累。所以,公司对待35岁员工采用的不应该是一律拒绝,而是应该合理利用35岁职场人的技能特征,安排需要他和能发挥他能力的岗位。这才是用人单位对用人应该持有的态度。
其三,很多公司都有所谓要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但是,社会责任是什么?公司怎样承担社会责任呢?其实我们不难理解,所谓社会责任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即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和承担一份自己的责任。那说细一点,什么是社会的发展?怎样又是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呢?可以这么理解,社会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组成的,那么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发展需要两方面,一方面是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具体到个人的个人生活水平、质量的发展。而通观很多企业、公司对社会的发展层面上都是在第一方面的贡献,对个体的生活水平质量这块几乎没有考虑过。
而35岁职场人面临的正是这种个体的困境。本来正属于最需赚钱的年龄,本身也处于年富力强的黄金阶段,很多做老板的却丝毫不为员工考虑,丝毫没有从人性的角度去考虑,请问你对社会的责任体现在哪?你的人性化又体现在哪?仅仅在于那些为公众能看到的方面吗?仅仅在于能为更多人看到、知晓的捐赠、基金会吗?难道这些正当年的职场人不需要发展吗?都说公司要有人性化,但是有多少公司是空喊口号?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坚力量需要用钱的现实问题上,却要阻止招聘雇佣年龄超过35岁的职场人。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难道不是说,公司是极度自私极度自利的存在吗?拿着千千万员工付出赚到的钱去成立基金会、捐赠机构,背后是给公司带来了名声的回报和喝彩,而本质是拿着员工的付出给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完了却视员工的个体发展于不顾。你承担的责任又在哪呢?也是仅仅在于能让公众能看到的方面吗?
从这些角度去看下那些拒绝雇佣35岁职场人的用人单位,就知道这些公司的老板是吃人肉不吐骨头的无良魔鬼。这种35岁就不要了跟让女人裹脚是一样的,是一种陋习。应该取缔掉。
在别的文章上看到一个这样的评论,
这也从某个方面说出公司有些人事的招人标准和公司用人的标准。只是这位网友只说中了其中一个方面,更大的原因是公司找借口不想给35岁员工相对等的薪酬,而去廉价使用年轻人,这才是很多用人单位鼓吹35岁职场危机的背后原因所在。
当员工们看清了老板们的阴谋和自私自利,就可以集体抗议这种不合理的陋习了。毕竟每代年青人最终也是要走向35岁,承担家庭重担;每代年轻人也会超过35岁老去。
比较有争议的是IT行业,对35岁职场危机尤其看得重。其实,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35岁的职场人并不是不如年轻人,他们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技能优点,比年轻缺乏经验的年青人多的是经验的积累和对行业的全局观和全面洞察力,而这一点是绝大多数年青人所不具备的。所以,即使是需要经常加班的IT行业,也不应该那么看重35岁这个年龄。
其四,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职业生涯的延长,35岁只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中场阶段,才刚过了职场初始阶段。才35岁就拒绝适龄职场人,这真的是种陋习,而这种陋习严重阻碍职场人的发展,阻碍超过35岁职场人的发展就是阻碍社会一大部分组成力量的发展,那就得被取缔掉。
前有女人缠足来限制女权的陋习存在,现在就有35岁职场危机这样的陋习限制正当年的人群的发展,说到底都是某些老板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牺牲和压榨更多没有话语权的普通人的利益。所以,从这个层面上,劳动法就应该做出明文规定,不准限制和歧视35岁以上职工的入职和就业,新时代用新思想来对待和处理问题,让无良、自私老板从内心真正重视起来。如果公司执意要裁员35岁的员工,那么至少要赔偿几个月的薪水供员工去寻找下一份工作。对于那些连赔偿金都不给的公司,就果决地告上法庭。因为,公司的发展归根到底离不开员工的付出,不让员工赚到钱的公司不是好公司。公司赚钱只肥老板,只肥投资者的概念该换换了,难道广大员工的付出不应该占得整个公司发展的一半吗?那些只是投入资金就能成倍翻倍获得回报的一本万利的好事应该有所改观了。他们只是投入了金钱,而实际付出努力的是广大的员工,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总体员工获得的报酬应该是公司总体回报的一半,然后再根据个体贡献大小分配公司回报,这才是将来公司发展应该有的趋势。
而与此形成极度反差的却是老板们赚得盆满钵圆后还要喊出一个剥削、压榨人的“35岁危机”,真的是良心都被狗吃了吗?没有员工的付出,你的规划再好,你再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经营理念都没屁用。所以,公司不要老强调自己给员工搭了一个平台,也应该强调你的平台是只有员工参与才能发挥效用的。所谓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你对人员有要求,同样人员对公司也会有要求。在这个发展越来越透明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已经明白老板都是什么德性,已经不再对老板像之前那样有很高的忠诚度,难道这些老板还不懂得反思吗?说到底还都是自己种下的恶果而已。现在的职场人在领略了老板的阴险之后,开始学会为自己做打算,很多人有自己的副业,不得不说是被现实的残酷逼的。
新时代,我们本应与时俱进,去掉那些阻碍个人发展的或明或暗的规则,但是还有人鼓吹“35岁危机”,真的就会让你走向令人唾骂的境地。而与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也许很多,也是不可承受的。关于有些35岁职场人被辞跳楼自杀等惨剧,都是无人性的老板造成的啊。希望在你们赚钱向钱、开创创新的同时,也能对用人这方面开创创新一下,否则迟早落个骂名。
网友评论